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34章 孙承宗殉国

第34章 孙承宗殉国

    无论是平台召见,还是这一次高起潜的拜访,背后所透露出来的东西,几乎让卢象升心灰如死,他深感自己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

    而就在这个时候,前往真定督饷的杨廷麟回来了。

    这让卢象升十分振作,他马上就派人请来了杨廷麟,同他一诉心中曲折。

    说起来,杨廷麟堪称是卢象升的第一粉丝,早就已经听说卢象升在朝野中所面临的艰难处境,虽然他人微言轻,帮不上什么忙,可是在这个关头,他便迅速处理好手上的事物,来到了昌平,为卢象升建言。

    “建斗兄,眼下朝廷中杨嗣昌一党只手遮天,连皇上都被蒙在鼓里,纵使建斗兄高声悲呼,可终究掀不起什么大浪.......f”

    卢象升深深叹了一口气,认真道:“这一次我没有留在家里为老父守孝,偏偏来到京城,便是想着能够一解皇上和百姓的危机......这一次,我是做好回不去的打算.......”

    听到卢象升话语中的拒绝之意,杨廷麟脸上也浮现一丝悲壮。

    “如今天下正值危难之际,这一月来畿辅各县遭受虏骑蹂躏,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可是朝廷至今还在为打与不打争辩......建斗兄为之心寒,小弟也为之长叹,天下哪个英雄豪杰不愿追随在建斗兄麾下与虏军一战?”

    杨廷麟沉声道:“建斗兄,皇上一味听从杨嗣昌胡言,只以为苟合方能有出路,却不知这一仗只要能打赢,大明朝还能少去更多折辱.......弟愿跟随兄长一同征战,纵使马革裹尸,也好过与满朝腐朽同殿为臣!”

    “好,有伯祥这番话,为兄就算是死,也死得心安理得!”

    卢象升下定了决心,他当场写下了一封诀别信,将它交给了家人卢大,并再三叮嘱,只有等他死了以后,才能打开送回宜兴老家。

    杨廷麟却并没有卢象升这么悲观,他仔细分析道:“建斗兄这番计划完全有可行之处,毕竟虏骑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早已养成骄气,倘若建斗兄能够夜出伏击敌军前锋,纵使不能实现全胜,可是挫一搓敌军士气,却是很有可能,到时候皇上看到建斗兄这番作为,也会明白杨嗣昌之流的阴险可恶之处。”

    不得不说,杨廷麟这番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他刚好说中了崇祯的心思。

    在大明崇祯一朝,大臣们在经过历次的交锋后,也算是彻底掌握了崇祯皇帝的心思,这位爷可谓是相当难伺候,既想要实现大明在他手中复兴的梦想,可是又不敢为臣下去承担责任,导致一出事情后,这些臣下们就容易沦为崇祯皇帝后悔而牺牲的炮灰。

    就算是在这件事上,崇祯皇帝也不定是完全站在杨嗣昌一方,倘若明军能够打赢虏骑,到时候杨嗣昌在崇祯心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卢象升听到这里,他没有再开口,直到许久之后,他才轻轻叹了一口气,道:“为兄绝不是为了只争那一口气,是在是想给我大明朝的国运续上一口气啊.......”

    .......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条更加糟糕的消息也终于传到了京城。

    大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建虏大军进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前蓟辽总督孙承宗率领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时年七十六岁。

    与孙承宗一起殉国的,还有他的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人人战死,孙家百余人全体遭难。

    “卢象升是干什么吃的?!连孙老大人如今都战死了......实在是有负朕的期许。”

    得到了消息的崇祯皇帝,第一反应就是将锅推到了正着急出战的卢象升身上,他在宫中为之暴怒,顺着御桌来回踱步。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从御案上提起朱笔,很快便下一道训斥的谕旨,责切卢象升畏敌避战,劳师无功,勒令他速速出战,不得有误。

    一旁正在候旨的杨嗣昌顿时目瞪口呆,要知道前面崇祯皇帝可是一味要求避战忍让的,可是因为孙承宗这一死,反倒让一直主战的卢象升来承担责任,使得他这个主和的兵部尚书都有些看不过去。

    “陛下,当前避战言和,实为无奈之举。纵使勒令卢象升出战,可是以他手中目前的兵马,只怕也难以建功。”

    杨嗣昌斟酌了一番,道:“以臣之见,训斥自然是有的,倒也无需勒令他仓促出击......”

    然而,杨嗣昌这番话没说完,已经陷入狂躁中的崇祯皇帝顿时斜睨了他一眼。

    “眼下让洪承畴代替卢象升,如何?”

    “此事万万不可。”

    杨嗣昌苦劝道:“洪承畴毕竟还在赶来的路上,倘若用他督领天下援军,怕是短时间内不容易熟悉情况,到时候真要是到了战场上反而会出现乱子,缓不济急.......”

    听到这番话,崇祯这才放弃了换人的打算,他叹口气道:“汉则孔明,唐则裴度。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着有司好生抚恤。”

    “是。”

    杨嗣昌连忙应下,退下拟招。

    正在此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慢慢走了进来,他手中捧着一大捧奏折,恭敬地将它们放在了御案上,供崇祯皇帝批阅。

    实际上,这并不是崇祯皇帝一整天的工作量,他往往还会抽时间召见大臣,常常忙碌到深夜也不会安歇。

    崇祯皇帝翻开最上面的一封奏本,眼神顿时一亮,原来这竟然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宇亮呈递的奏章,他弹劾卢象升出战不利,以致于畿辅糜烂,希望能够由他前去督领天下援军,整篇文章写得是花团锦簇。

    倘若换个明眼人来一看,其实都能看出问题,刘宇亮只是将这个出战当成了邀功的机会,却并不是真心想要去前线,可问题是崇祯皇帝就没有看出来,他甚至在心里认为刘宇亮比起卢象升要更加可靠,当即写下了一道手谕,令刘宇亮代替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王承恩听了吓了一跳,他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忽然换掉卢象升,可是却不敢询问,只能委婉地提醒一句,“那卢象升呢?”

    崇祯皇帝冷冷地吐出几个字,“让他火速回京听勘!”

    当然,刘宇亮也不是崇祯心目中理想的统帅,他只是再也忍耐不了卢象升,又急于改变目前的战况,才做出了这么一个不是选择的选择。

    说白了,刘宇亮的折子正好是送到了崇祯的面前,他便再也听不得杨嗣昌所说,而是径自决定了要更换掉卢象升。

    只是当这一个决定做下后,却在日后让崇祯几乎后悔得要死。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