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216章 议和事泄

第216章 议和事泄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他最终还是没有打开帐子,只能安慰道:“田妃,你好好养病,将来定有起色,一定要宽下心来。”

    田妃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只怕坚持不了太久时间,但是又不希望崇祯担忧,便强笑道:“臣妾也觉得是这样,等到身体康健了,臣妾还要侍奉皇爷呢。”

    崇祯微微叹了一口气,他想起了昔日跟田妃一起的日子不知多么快活,可是转眼间却变成了这般样子,他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多安慰了几句,便乘着御辇返回了乾清宫。

    等回到乾清宫时,崇祯按照往常一般看了一会奏章,不一会便有小太监搬来了一些新的奏疏,这些都是通政司送来的,他随手拿起了一本,拆开一看却不由得大惊失色。

    原来这封奏折由兵科给事中方士亮所呈递,其中的内容则是弹劾陈新甲与东虏议和,原本这一点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最多留中淹了便是,可让崇祯皇帝惊讶的是,这份奏折里提到款议内容和他所见的密件竟然一模一样,可谓是一字不差。

    这说明什么?说明陈新甲的议和密折已经泄露出去了。

    崇祯皇帝的脸色变得铁青,他再三告诫陈新甲一定要守好秘密,可现在倒好,竟然让人连原件的内容都知晓的清清楚楚。

    他咬着牙继续看下去,方士亮声称眼下议和一事已经闹得朝野人心惶惶,人人都在痛斥陈新甲的丧权辱国之罪,殊不知我大明朝不言和,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岂能与鞑虏言和停战?这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对大明朝和皇上的羞辱,必须要杀了陈新甲以谢天下。

    “哼!”

    崇祯皇帝怒哼了一声,他平日里最好名声,岂会担此骂名?

    因此,他在心中已经将所有的责任归结到了陈新甲的身上,如果不是陈新甲,如果不是陈新甲有意泄露,像这样的机密又怎么会泄露呢?

    当然,除了对陈新甲的愤恨以外,崇祯皇帝对方士亮也极为不满,他急得站起来来回走动着。

    “一群沽名之辈,只是反对,却全然不顾朝廷处境!天下就是败在了你们这些人的手里!”

    对于好名的崇祯而言,他是决计不希望自己的光辉形象被破坏,哪怕是真正有利于大明朝的事情,也不愿意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只要不损害他的‘英名’,那么一切都好说。

    崇祯皇帝在一旁的盘子里抓出了一块冰,放在了太阳穴滚了滚,寒冰的凉意使得他镇静了下来,慢慢思忖了一番,便提起了御案上的朱笔,在方士亮的折子上写了‘留中’二字,算是初步表明了态度。

    只是光做了这一步还不够,深知言官秉性的崇祯非常明白,如果只是态度模糊的留中,反而会引来更多的弹劾,甚至还会有人将火烧到皇帝本人头上来,为了避免这种极端情况发生,就必须以更加严厉的态度阻止其他人拿这件事继续做文章。

    他当即便在一张黄色的笺纸上,重新写了一则严厉的手谕。

    “素闻兵科给事中方士亮不思体恤国势艰危,只以私心度国政,专事捕风捉影,党同伐异,对大臣肆口攻计,混淆视听,殊为不堪!朕屡屡容忍,以期此辈尚有一分廉耻之心,却不料愈发猖獗,本应拿问,以振纲纪;始从宽处,以冀悔悟。着罚俸三月,并交吏部酌调往边远行省效力!钦此!”

    一番话却是写得酣畅淋漓,只是正要交给小太监前去宣读口谕时,崇祯却又犹豫了,他看了一眼手谕上的语句,顿时又觉得有几分不妥。

    原因无他,方士亮是言官。

    在大明朝,言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体系,他们大部分人的品秩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但是他们的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赋予了言官十分重要的职责,即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官员的私人生活,几乎都处于言官的的监察和言事范围内,是一个典型位低权重的职务

    正因为如此,也使得统治者对言官的整体素质要求极高,正如宋代司马光所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至于明朝的言官更加特殊,除了这三条基本要求,还对言官的年龄、出身以及文章、词辩等方面有要求,且需要有一定的仕途经历。

    可以说,从本意上,言官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且在大明朝的历史上得到了多次验证,像刘基、夏言、于谦、王守仁、王世贞、唐顺之、海瑞、袁可立、杨涟等等这些人都曾经担任过言官,且留下了铮铮铁骨的名声。

    但是,凡事皆有两面性,言官本身职责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可避免成为了党争最有利的武器,从整个大明的历史来看,几乎每一任首辅都受到过言官的抨击和弹劾,这些人虽然也付出过极为惨痛的代价,可是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弹劾的权力。

    崇祯心里明白,他可以贬离方士亮,但是无法将整个大明朝的言官彻底罢黜。

    如果这份手谕真正传下去,估计马上会迎来言官们的集体弹劾,甚至会演变出重大的政治变故,这将会极大的损害崇祯的名声。

    想到了这里,崇祯皇帝下意识将面前的手谕揉成了一个纸团。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本想派人将陈新甲叫来问一问,可是又想到已经泄密,此时再去询问缘由怕是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召见他的事情再被传出去,到时候朝臣们恐怕就会认为是他崇祯授意陈新甲去谈判的,到时候恐怕就更难以收场,便深深叹了一口气。

    “朕乏了,摆驾坤宁宫。”

    “遵旨,皇爷。”

    王承恩连忙招了招手,便有小太监前去抬来了御辇,等到崇祯皇帝坐上去以后,便十分平稳的朝着坤宁宫方向而去。

    夜色渐渐深了,偌大的皇宫里更添了几分冷清和顾忌。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