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流启明(大明世祖)在线阅读 - 第二十九章捅其后门

第二十九章捅其后门

    伴随着雪花,满清的大军,轰轰烈烈的离开了北京城,来到了山东境内。

    作为运河的关键之地,也是护卫北京的一翼,山东的位置至关重要。

    从天津,再到沧州,然后是吴桥,德州,临清,东昌府。

    十万大军,再加上奔走的民夫,加在一起约二十万人,可谓是浩浩荡荡,连绵上百里。

    山东境内的文武,出了济南,来到东昌跪迎。

    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多罗贝勒勒克德浑,这三人都是满清鼎鼎大名的人物,权势极大。

    就连吴三桂,也不得不亲自来迎。

    即使他也是个郡王。

    “臣等恭请皇上圣安——”

    “圣躬安!”

    “奉旨讨贼,山东文武一应配合……”

    郑亲王从衣袖中掏出圣旨,用满语叽里咕噜地的说了一遍。

    一旁的满人则翻译开来,转述汉话。

    大体的意思,就是山东必须保障运河的通常,民夫,粮草等,也要积极保障,不得延误大军。

    另外,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也要随同大军南下。

    闻听此言,吴三桂的脸色又差了几分,只能应下。

    不过,山东文武的脸色更差。

    几十万的保障,其中的心血难以计量。

    要知道整个山东,此时也没多少人,自己活着都困难,这要起大乱啊!

    但是没有办法,朝廷的要求,即使山东人死光了,要去办成。

    “他奶奶的,整个运河都塞满了!”

    楚玉在码头附近,看着大量的船只堵塞其中,一时间感慨万千。

    看来北京的消息不是假的。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如果再加上三万关宁军,那就是十三万人,朝廷能抵得住吗?

    他心中烦起了思量。

    随即他想到自己的任务,就是破坏山东的秩序,让满清疲于奔命,影响粮草运转。

    “仅仅依靠那些土匪,怕是做不成什么大事。”

    楚玉嘀咕着,旋即道:“看来还得拉拢那些士绅才行,只有这些地头蛇帮忙,才好做事。”

    这样想着,他摸了摸怀中的白板官身,仅仅不过数张:“该死,这段时间用的太多了。”

    “得把消息传到南方……”

    ……

    而这时,待在朝鲜多日的文熙,带着李应仁,从鸭绿江边境的遗民中,招募了三千余人,配合派遣的一千多人,重新登陆了皮岛。

    此时的皮岛,已经被朝鲜占据,并且迁徙了百姓,设立了官府,比以往强上太多。

    上好的基地,自然被收下。

    刚登岛不久,朝廷就派人通知,要求他们尽快的骚扰辽东。

    “怎会如此急促?”文熙忍不住问道。

    “满清已经南下,其后方空虚,你们这几天人虽然人少,但想来却正当其时。”

    锦衣卫说了几句,不再言语,扭头就走。

    谷蕸不过,他却带来了朝廷的任命。

    李应仁为辽东总兵,文熙加御史衔,为辽东巡抚。

    “这算什么事?”

    文熙无奈了。

    堂堂的礼部侍郎,凭空的成为了巡抚,只辖一岛的巡抚,真是让人头疼。

    李应仁则欢欣鼓舞。

    “还不到而立之年,某就已经成为了总兵,文巡抚,皇恩浩荡啊!”

    “皇恩浩荡——”文熙兴致索然地喊道。

    虽然都是升官,但想法却完全不同。

    李应仁却兴致高起,嚷嚷道:“建奴后方空虚,正是咱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敢不从命?”

    文熙只能应下。

    他之所以派到朝鲜,不就是因为胆子大吗?如今没了退路,只能按照旨意行事了。

    “李总兵,你们李家世居辽东,想来应该有不少的门亲故旧吧?”

    听到这话,李应仁有些尴尬道:“我祖成梁公虽然出自铁岭李氏,但自担任辽东总兵之后,全家就迁徙到了北京……”

    陆陆续续说了一刻钟,文熙这才恍然。

    原来,李成梁家族,本是高丽人,旋即常遇春等收复辽东后,就成为了明人,世袭武职。

    而李成梁这支,属于长房嫡支,在李成梁发迹之后,就迁徙到了北京,留在辽东的,就是二房至五房人。

    说白了,留在铁岭的,都是穷族人。

    努尔哈赤拿着铁岭后,屠戮的李家人,其实只是二房,李成梁这支彻底成了北京人。

    李成梁诸子中,如如松(1598年战死)、如柏(曾任辽东总兵官,67岁上阵萨尔浒,蒙屈后1621年自裁)、如桢(辽东总兵官,铁岭失陷后被流放)、如樟(延绥总兵官,43岁被弹劾,壮年致仕)、如梅(辽东总兵官,遭贬后病逝)都曾经在辽东战场驰骋,且均累功至副总兵、参将。

    孙辈里怀忠(武进士,1621年调离辽东,至延绥孤山副总兵)、效忠(开原副总兵,1615年被弹劾,致仕)、性忠(登莱水师副将,北京失陷战死)、宪忠(辽东总兵中军副将,战死)都曾经在辽东战场驰骋,曾孙辈(祖字辈)也多在前线参战,直至辽东全境失陷。

    “如今降奴的,只有二房李思忠等辈,我等长房,多战死沙场,绝无二心。”

    李应仁说到这,即使是个糙汉子,也不由得眼眶通红。

    “建奴多混淆视听,言语我李家脚踏两只船,其谬之千里,国仇家恨,怎能归降?”

    文熙长叹,旋即长鞠一躬,一脸的敬佩:“贵族热血尽撒辽东,文熙敬佩。”

    “罢了,都是祖宗的功劳,我愧对祖宗,只能逃到朝鲜,保存衣冠罢了。”

    李应仁苦笑道。

    “咱们如今用兵五千,辽东近在咫尺,建功立业正当其时!”

    文熙昂首,气势勃发。

    “好!”李应仁点头,大笑道:“咱们打不过那些披甲之士,难道还弄不过那些奴隶包衣?”

    “没错,咱们就是专打包衣。”

    文熙点头,沉声道:“昔日辽东之地,数百万汉民沦为奴隶,衣食不保,子孙为畜,咱们此行就是专司刨其根,解救百姓于水火。”

    “只要辽东乱起来,北京就不安生,也能稍解南京之难。”

    “皮岛如今钱粮不缺,让满清尝尝捅屁股眼的滋味。”李应仁大喊道。

    “粗鲁——”文熙笑骂道,飞天缆车的逆流启明(大明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