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江东霸业在线阅读 - 第44章 趁火打劫

第44章 趁火打劫

    现在中原局势未明,暂时无力向黄祖用兵,孙策一门心思拉拢人才,诸葛亮自然成了头号目标。

    另外荆州还有魏延和黄忠,但据孙策所了解,魏延还在襄阳,恐怕不好招募,还需要等待时机。

    而黄忠与黄祖竟然是同族,虽然属于没落的旁支,一个在南阳,一个在江夏,但也不好处理,此时的黄忠还在刘磐部下,经常骚扰豫章区域。

    商谈完正事,孙策问诸葛瑾道:“如今子瑜在秣陵安家,不知令弟何时能到江东?”

    不想诸葛瑾却无奈一叹,言道:“孔明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与三弟在隆中耕种自足,不愿千里跋涉来到江东,恐怕要让主公失望了。”

    孙策就知道诸葛亮不会这么轻易来江东,笑道:“子瑜无需自责,孔明不来江东,只恐还是担心我与刘表之间的恩怨,其实他大可不必如此作想,只要他愿意来,顺江而下,不过两日路程而已。”

    诸葛瑾苦笑道:“实不相瞒,舍弟自小/便聪颖过人,向来都有主见,此番在荆州安身,只恐不肯轻易离开。”

    孙策笑道:“我自知孔明胸藏大志,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不忍人才埋没,一生本事就此蹉跎,如今汉室倾覆,天下大乱,如令兄弟流离失所的百姓不计其数,以孔明之才,当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若只图独自清闲享乐,非圣人所为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诸葛瑾闻言神色一动,捻须沉吟片刻,点头道:“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然主公如此器重于他,我当再写信邀请。”

    孙策点头道:“如此便有劳子瑜了,我听闻孔明虽耕种山林,却自比管仲、乐毅,岂非甘心隐居之人?吾虽有齐桓、晋文之志,也要有良臣大将相助,方可成就霸业,还望先生勿辞。”

    诸葛瑾起身躬身抱拳道:“孔明能得主公如此赞誉,实乃其幸也,我自当全力邀约。”

    之前孙策让诸葛恪请诸葛亮来江东,是以他们的兄弟之情,现在这番话,显然是为了求才,言辞之间可见孙策对诸葛亮的重视。

    尤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之事,连诸葛瑾都只是听说,没想到孙策说得如此准确,可见他也是煞费苦心,实在让人感动。

    孙策起身言道:“孔明乃决定聪慧之人,多余之言我也不多说,就送诗一首,劳烦子瑜连同书信一同送去,也算是我的一番诚意。”

    “如此最好不过!”诸葛瑾笑道:“有吴侯亲笔书信,孔明定会欣然前来。”

    听说孙策又要写诗,张昭、鲁肃等人也都好奇起来,纷纷跟着他来到书案旁边,顾雍亲自为孙策研墨,充满了期待。

    只见孙策铺纸提笔,略作沉吟之后,便在纸上挥毫下笔,几行诗一气呵成,一蹴而就,速度之快,让人咋舌。

    鲁肃这还是第一次见孙策,见他不假思索,下笔如有神,不禁微微蹙眉,难道是一首打油诗不成?

    此时诸葛瑾已经将信笺拿起来,轻轻吹了吹墨迹,缓缓吟道: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江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九州,无事莫经秋!”

    读罢之后慨然叹道:“好诗啊好诗!”

    鲁肃抚须重新打量着孙策,没想到这首诗意境如此深远,上次遗憾没有参加诗文会,现在可是亲眼所见,果然才思敏捷,七步成诗名不虚传!

    这还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快意恩仇的小霸王吗?

    这分明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大才子,所谓名士风/流,恐怕也做不到这一点。

    正惊叹之时,却听张昭说道:“君侯,你这张书桌……卖给我?”

    “啊?这……”孙策正陶醉在众人震惊的神色之中,张昭这一句话完全破坏了整个气氛。

    张昭嘿嘿笑道:“我早就听说酆都家具之事,只因今日公务繁忙,未能到场,不想被人抢光了,你看我这身体老迈,筋骨大不如前,每日审理公文至深夜,腰酸背痛,若是能有这样一套书桌……”.

    “好好好!”看到张昭以公事诉苦,孙策是在不忍拒绝,摆手道:“书桌就送给张公了,权当对你此番功劳的奖励。”

    张昭大喜,上前一步按住桌角,白胡子高兴地抖动着:“多谢主公、”

    诸葛瑾将信笺收好,马上说道:“主公,在下腰椎经常发痛,坐卧不宁,这沙发似乎能减轻痛苦,你看……”

    “怎么,要来抄家是不是?”孙策一瞪眼,看到诸葛瑾拿在手中的信笺,叹了口气:“好吧,沙发茶几送给子瑜,回去之后要好好写信。”

    “多谢主公!”诸葛瑾嘿嘿一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不动了。

    顾雍愕然看着两个向来深沉稳重的重臣,竟然如同市井泼皮一样趁火打劫起来,一时间有些后悔今天的家具买早了。

    “主公,我想……”

    “不,你不想!”不等顾雍开口,孙策便抬手打断了他,正色道:“元叹,你可是江东人,家底丰厚,不像他们是避乱而来,再说你今天可买了不少家具,不许再占便宜!”

    顾雍摇头一笑,言道:“在下非为此事,我想与主公商议邕和图书院之事,能否先将熹平石经先复原出来,立于学院之外,可供广大学子观摩学习。”

    “原来是为此事!”孙策松了一口气,言道:“熹平石经也算是蔡中郎一项杰作,此事你和乔公商议确定就是。”

    “遵命!”顾雍领命。

    看看天色不早,众人都纷纷告辞而去,孙策与鲁肃久别重逢,将其留在府中叙话。

    命人重新温上一壶酒,二人对坐叙旧,说起当初下江东之事,年仅十八岁的孙策同样压力山大,但总算打下了江东这一片基业。

    酒过三巡,鲁肃抱拳道:“方才主公对子瑜言道:今汉室倾危,将军思有桓文之功。肃窃以为恐难遂大志,将军如今承天运而怀文武,又有小霸王之称,如今之势,一如当年楚汉之争局面,此非天意乎?”

    孙策双目微眯,举杯言道:“愿闻高见!”醉木犀的三国之江东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