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思想观念源自于利益
书迷正在阅读: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亮剑:晋西北称王,我有模拟器、三国:全民直播答题、大明:家兄朱厚照、莫若凌霄、这是你的江湖呢、奥术光辉,闪耀永恒、网游:开局无限BUFF天赋!、网游之我是全职业玩家、四重分裂
前来迎接的大明官员听闻此言,忍不住嘴角抽了抽,有些无语。 你特么这个突然鞠躬,给老子吓一跳! 但他脸上的表情却是不显,只是微笑着在前面带路。 中国人和西方的那群白皮不同,论起素质来,人均比白皮高一大截。 即使是看不上你,歧视你,也不会赤裸裸的表现出来。 明面上绝对是彬彬有礼,与人为善的! 这就是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原因所在。 德川丰裕跟随着大明的官员,准备千万会议室拜见沙定远这位外交部的副部长。 穿过廊桥,花园,路上不时的有穿着官袍的大明官员脚步匆匆的从一旁走过。 到处都是一幅十分匆忙的景象! 忽然,走在路上的德川丰裕勐地脚步一顿,因为他看到不远处的另一群行人。 那是一群留着金钱鼠尾发饰的清人,不管是身上的长袍马褂,还是他们的发型,都表明了他们的身份。 这群清人的出现,给德川丰裕带来了很大的危险感。 恍忽间德川丰裕意识到了他之前一直忽略掉的一点,既然他们德川幕府能向大明购置军火武器。 那么,清寇也是可以的啊! 带路的大明官员也是注意到了德川丰裕的异状,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便看到了那一群清军的使者。 这名大明官员脸上露出一个笑容,语气温和的催促道。 “使者请随我来吧,不要让沙大人等久了!” …… 与此同时,那群清军的使者,也是看到了这边的德川丰裕一行人。 小矮子,月代头,武士服…… 不用问便能看得出来他们的身份。 纳兰容若站在自己父亲身边,看着那边忽然出现,然后又迅速消失的德川幕府使团。 脸上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 这次他们能在大明的外交部看到德川幕府的使团,很大的概率是大明这边刻意安排的。 否则的话,这么大的外交部衙门,如果大明不想让双方使团碰面,双方使团压根碰不到一起。 而大明让双方使团“无意间”碰个面,目的其实也很好理解。 无非就是想要利用清日双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来获取更大的利益,在谈判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优势。 纳兰容若对此感到十分的不快,有一种自己被算计了的憋屈感。 但是,他对此却是并没有办法! 现在大明玩的是阳谋,而非阴谋诡计。 就算是纳兰容若知道了大明是在算计,他也没办法应对。 难道他能因为知道大明是在算计,便不去和大明谈判嘛? 肯定不行的! 这便是阳谋的可怕之处了,你明知我是在算计你,可你也只能按着我的算计走! 不肯? 你不肯就别怪我掀桌子! …… 南京城郊外的一处空地上,一间厂房拔地而起。 厂房占地差不多有三百多个平方,内部被用木板分隔出了员工休息室,办公室,餐厅,厨房,以及最重要的生产车间,维修车间……等不同的区域。 厂房外围的墙壁上用白漆刷了一边,然后又用红色的颜料书写上了“胜利机械厂”五个大字。 李胜利穿着一身洗的很干净的连体劳保服,带着一顶藤条编织的安全帽,手上带着手套,指挥着自己的几名徒弟将他们购置来的二手机床,以及各种机械零件拆卸下车。 然后再指挥人手搬入厂房中,并准备着手组装! 徒弟们开始准备着手组装机械,李胜利则是满脸笑意的送别了前来给他送货的几名车夫。 临走之前,还给这些车夫每人塞了一盒卷烟。 等他回到厂房内之后,几名徒弟已经在着手准备组装了。 李胜利拍了拍手,等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过来之后,他才开口说道。 “车床和机器都到货了,等把这些机器都给组装起来,坏了的再好好修一修,咱们的机械厂到时候也就开起来了。” “今天大家努把力,加加班,争取早点把这些机械给组装起来!” “从下个月开始,所有人的基础工资上浮两成!” “并且啊,咱们的厂子还要加入绩效考核,绩效做的好的话,厂子给提成!” 在这段购置土地,厂房修建的时间里,李胜利并没有摆烂。 他除去一边继续经营着自己的机修铺子之外,还专门去报班学习了工商管理。 这种涨工资,以及绩效计算提成的管理方法,便是他报班学到的。 看着自己的几个学徒脸上兴奋的表情,李胜利知道,这方法大概是没错的。 当天夜里,在组装完所以的机械之后,李胜利请自己的几个学徒一起去喝酒。 算是庆祝厂子的建成! 酒桌上,李胜利喝的满脸涨红,嘴里喋喋不休的畅想着机械厂的未来。 平常性格较为沉闷的他,在喝酒之后算是彻底放飞了自我。 几名学徒也是喝的七倒八歪的,大声的谈笑。 李胜利坐在座位上,用快子敲着酒杯,开口对自己的几个学徒说道。 “你们要是谁认识的人想要学手艺,都可以带到厂子里来!” “我们的厂子里最近正缺人呢,只要来人,师傅我就教!认真教!” 李胜利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随着机修铺子变成机械厂,目前他手底下的工人肯定是不够的。 李胜利急需一批工人来给他干活! 但是,花钱雇佣技术成熟的工人就有些太贵了,不如自己培养学徒。 而众所周知的是,学徒在学艺的时候,是不需要给工钱,师傅只需要管吃管住,再教他手艺就可以。 还有比学徒更好的劳动力吗? 倒不是李胜利真的这么吝啬,他如果真的吝啬,就不会给自己的这些已经能够出师的徒弟涨工资了。 学徒和学徒也是不一样的! 能够出师的学徒,待遇和什么都不会的学徒肯定不可能一模一样。 之所以想要招收新学徒,完全是因为现在李胜利正处于创业初期,对于开支这方面,一定是能省就省的。 听了李胜利的话,几名学徒纷纷应承了下来。 其中一人开口说道。 “师傅,我弟弟今年十四了,我能把他送过来学手艺吗?” 李胜利的性格沉闷,但为人却很踏实,在教授徒弟手艺的时候,虽然不敢说完全没有藏私,但也算尽心尽力。 这名学徒已经跟了李胜利两三年了,知道李胜利的为人,所以,想要自己弟弟也来跟着学学手艺。 只是,自己弟弟的年龄还有些小,力气也不足,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 他怕李胜利会不愿意收下。 李胜利闻言,却只是摆摆手,十分大方的说道。 “来,都来!” “咱们厂子刚刚建好,正是缺人的时候!” “师傅这里再怎么着,也不会缺了你弟弟一口吃食。” “……” 第二日,酒醒之后,李胜利便开始亲自着手去修缮那些损毁的机械。 这种高难度的事情,只有少数几人能帮的上手。 在他亲自动手修缮的时候,那些个徒弟全部围在了一旁。 眼睁睁的盯着李胜利的动作,想要学习李胜利是如何修缮机器的。 见此,李胜利也没有藏私的意思,在修缮机器的同时,也在向自己的徒弟们讲述着机械运转的原理,损坏的原因,以及修缮的方法等。 在将所有的机械机床等都修缮完毕之后,胜利机械厂算是正式开张。 李胜利为了宣传自己的机械厂,还专门花钱在报纸上登了一个版块,用于宣传。 因为宣传,再加上李胜利的技术和口碑,以及更重要的最近南京城内机械方面的市场需求旺盛,刚刚开张的胜利机械厂便迎来了好些个订单…… 但大部分都是机械修理的订单,像是机械制造的却是少之又少。 …… 天空中的大日高悬! 天气已经入秋,空气中渐渐的出现了丝丝凉意。 整个关中渭河平原上,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几条人工挖出来的水渠将麦田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田垄规划的十分的严整。 秋风吹过,金色的麦浪起伏涌动,漂亮极了。 在王老汉的记忆之中,上一次他在关中平原看到如此丰收美景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幼童。 金色的麦浪,在他看来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美景,看一遍,就真的真的永生难忘。 王老汉今年已经六十了,万历三十七年生人的他,算是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真正的盛世——万历盛世。 那时候的大明,天灾很少,工商业发达,大量的人口汇聚城市,城镇空前繁荣,百姓生活大多都还过得下去。 只是,万历盛世对于大明这个老大帝国来说,与其说是中兴,不如说是回光返照。 盛世过后,便是长达数十年的战乱! 先是流寇蜂起,后是建奴入关,明清拉锯…… 数十年的战乱下来,天下人口减半,曾经那个强盛的大明帝国也是轰然坍塌。 几十年的乱世走下来,王老汉自认为自己也是见惯了各种场面的。 但是,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棺材都要被钉死了的大明,竟然还能复国。 或许,真的是太祖皇帝驱逐鞑虏的遗泽未尽,大明天命未绝吧? 要不怎么会大明复国之后的这几年,原本频发的天灾几乎全部消失不见了呢? 尤其是陕西。 明末的时候天灾最严重的地方便是陕西了。 连年的大旱,使得陕西大片大片的绝收,甚至就连关中平原,也是几乎荒芜。 也正是因为如此,明末那么多的流寇,才会多是陕西出身。 但是,等到如今大明复国之后,原本陕西地方不停肆虐的天灾却是几乎全部消失不见了。 关中平原再次出现了这种风吹麦浪稻花香的美景! 真的很难让人不想多。 王老汉站在田垄的尽头,弯腰下去,用力挥舞镰刀。 锋利的镰刀将秸秆砍断,金黄的麦苗被收割,然后堆放在一起去准备统一装车运回去。 干活的不光是王老汉,村子里的青壮基本上都来到了田里。 甚至一些健妇,以及半大小子都来到了田里帮忙。 一块块的田垄被收割,随着日头来到正中,村里的妇女儿童们带着竹筐,来给家里的劳动力们送饭。 虽然劳累,但看着眼前随风涌动的麦浪,所有人脸上都是洋溢着发自肺腑的笑容。 对于农人来说,没有什么是比丰收更能令他们感到高兴的事情了! 尤其是在如今大明为了恢复地方民生,而对地方的农税进行大手笔的减免的情况下。 农人们忙碌一年的收获,绝大部分都可以进入自己腰包。 他们对于丰收自然是更加的感到兴奋了! 一想到眼前的田亩中,这么多的粮食,都能进入自己的粮仓,这些淳朴的百姓们脸上便忍不住绽放出笑容来。 王老汉坐在田垄上,用一块被汗渍染的泛黄的白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伸了有个懒腰。 拿起自家老伴儿送来的午饭,一块竹筐里的饼子咬了一口,瞬间一股子,麦香夹杂着油香在口腔里炸开。 然后又喝了一口被装在竹筒里的小米粥,吃一口咸菜。 作为一个农人,可没有细嚼慢咽的讲究,三下两下,他便吃完了午饭。 这种肚子被填饱的感觉,让王老汉感到非常的满足。 “今年这一茬麦子长势极好,可真真是一个难得的丰收年啊!” 四周的田垄上,同村的村民们几乎也都是一样的动作。 大家都是在吃饭的同时,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谁说不是,如果年年都能有这收成,那咱们这些老百姓可就有好日子过了!” “今年收了麦子,趁着手上有些粮食和积蓄,我准备回头给我儿子说个媳妇。” “等儿媳妇再给生个大孙子,这辈子也就算是完满了!” “哈哈,我准备向官府借一笔钱,买一头牛,用来耕地,来年春耕的时候也能省些力气。” “确实,确实,每年春耕的时候,赶着牛去帮人耕地也是个不错的活计。” 王老汉听着四周的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以及他们对外来生活的向往,脸上也满是笑容。 唯有经历过风雨才能知道,平平澹澹才是真的幸福。 “王老爷子,算着日子你家儿媳妇也快生了是吧?” 一个皮肤有些黑的汉子开口询问道。 王老汉闻言,点头说道。 “是啊是啊,翠花那丫头快要生了!” “按照稳婆的话来说,也就是这几天的功夫了!” 皮肤有些黑的汉子闻言,满脸恭维的开口说道。 “那我就提前恭喜老爷子家里添丁了!” 王老汉闻言,一张老脸上挤出一个笑容,开口说道。 “哈哈,客气了,但还不知道翠花这次怀的是个孙子还是孙女呢!” “不过无所谓了,孙子也好,孙女也好,老汉我都稀罕。”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确实有些重男轻女。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人就不喜欢女儿! 之所以重男轻女,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男人是比女人更优质的劳动力。 生个男孩儿等到男孩儿十多岁就可以帮着家里干活了。 而女孩虽然也能帮着家里干活,但干不了几年就要嫁出去。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最多也就是能得到一笔彩礼,肯定是不可能再回来帮家里干活了。 相较之下,肯定是生男孩儿比较有的赚! 这也是为什么一到了灾荒年,家里孩子多了养不活的时候,溺婴多溺女孩儿的原因。 说白了,也就是任何所谓的思想观念,其根本都是源自于“利益”这两个字! 但是,现如今大明内部的社会矛盾很少,土地并不集中,在加上工商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现在的大明正处于一个历史周期内,物质相对上空前满足的时期! 也就是所谓的盛世! 人均的粮食保有量很高。 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用担心孩子多了会养不活,所以即使生的是女孩儿,也很少有人会去做溺婴的事情。 王老汉现在便也是这样想的,不管儿媳妇生下来的到底是孙子还是孙女,这都无所谓。 反正他们家现在也不怕养不起! 孙子孙女都一样! 一想到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个孙子或是孙女在自己怀中甜甜的的叫自己爷爷,王老汉脸上的笑容就控制不住。 吃罢午饭,王老汉就这么躺在田埂上,用草帽盖住脸,就准备要睡上一觉。 日头逐渐西斜,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王老汉拿掉了自己脸上的草帽,悠闲的伸了个懒腰。 拿起身旁的竹筒,喝了一口竹筒内早已放凉了的劣质茶水,扛起锄头就准备继续干活。 镰刀挥舞,一株株小麦被放倒。 这些淳朴的农人在干活的同时,也在高唱着秦腔。 雄浑淳朴,又不失粗犷豪迈的歌声,象征着这些老秦人面对生活的态度。 只要日子能过的下去,他们就是最温顺的良民。 可若是日子过不下去,他们也并不介意揭竿而起,把让他们过下去的人从头顶掀翻下来! 就在这时候,远处的田垄上跌跌撞撞的跑来了一个小伙子。 “爹,爹,翠花要生了,翠花要生了啊! ” 王大柱脸上满是兴奋之色,大步的跑向自己的父亲。 额头上很快便见了一层明晰晰的汗水。 王老汉闻言,顿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将目光看向了一路狂奔过来的儿子。 “怎么回事?稳婆不是说还得几天才生吗?” 王老汉倒是还算镇定。 他也是当过爹的人。 自己儿子出生的时候,当时还是毛头小子的他很是紧张。 现在听到儿媳妇要生了,虽然高兴,但也不至于失态,还是很能稳得住的。 王大柱一口气跑到了自己父亲面前,喘着粗气说道。 “翠……翠花她刚刚帮着俺娘喂鸡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然后羊水就破了……” “俺娘现在已经去请王稳婆了!” “爹,我该怎么做啊?” 王老汉没着急,只是开口说道。 “爹这就回家,你现在便去一趟你丈人家。” “你媳妇要生了,这样的事情不能不让你丈人知道。” “……” 接着,王老汉又交代了好几件事情。 王大柱忙不迭的点头。 王老汉也是简单收拾了一下田间的农具,便往家走去。 肉眼可见的,脚步越来越快。 虽然他已经做过父亲了,但做爷爷却还是第一次。 怎么可能真的一点都不激动? 王老汉到家之后,没多长时间稳婆便也来了。 王老汉开始按照稳婆的吩咐,去烧水和准备接生所需要的器具。 没多长时间,王大柱带着他的岳父岳母也赶了过来。 一家人一直折腾到天色彻底黑了下来,这孩子才算是生了下来。 听着房间内传出来的嘹亮的啼哭声,王家一家人脸上的表情都是瞬间松快了下来。 不多时,便见稳婆从房间内走出,满脸喜意的开口说道。 “恭喜恭喜,母子平安!” 王老汉闻言,脸上的笑意几乎要遮掩不住。 王大柱上前一步询问道。 “男孩儿还是女孩?” 稳婆笑呵呵的说道。 “是个来世上替弟弟探路的女娃娃!” 稳婆是个会说话的,他知道很多人重男轻女的想法。 一般而言,如果生的是男孩儿她会直接恭喜喜得贵子。 如果是女孩则会说是来替弟弟探路的! 这样说话,可以让很多人都满意! 王柱子闻言,十分欣喜的说道。 “女儿也好,女儿也好!” 王老汉上前几步,从怀中掏出一串铜钱,塞给了稳婆,笑着说道。 “虽然是个赔钱货,但也有劳稳婆跑这一趟了!” 只是,王老汉虽然嘴上说着嫌弃,说自己儿媳妇生的是个赔钱货。 但他心里其实还是很高兴的。 在稳婆离开之后,王老汉准备亲自操刀把自家养了快两年,准备要今年过年当年猪杀的大肥猪给宰了。 准备要运到城里去卖掉,然后给自己的儿媳妇好好买上些补品! 噗呲一声,利刃入肉! 鲜血顺着伤口涌出,然后被一口大木盆都给接了下来,刚刚还在奋力挣扎的大肥猪渐渐的没了动静。 王老汉将杀猪刀从猪的脖子上拔出,一边准备烧水给猪退毛,一边转头对自己的儿子说道。 “大柱啊,你去把咱们家的那只大公鸡给宰了,炖上!” “给你媳妇好好补补身子!” 很显然,王老汉虽然嘴硬,说孙女是个赔钱货,但对于自己的头一个孙女还是很在意的。 家里养了两年的猪,也是说杀就给杀了! 要知道的是,王家可并不算太富裕的家庭! 虽然在大明打回来之后,王家被分了田,再加上朝廷连续几年的减免税赋,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但这头猪,依旧是家里顶重要的财产!听风煮雨夜的大明之南洋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