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耕耘贞观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八章 开学

第二十八章 开学

    说实话,如果是大汉的世家,李泰还有少许忌惮,但已经到了大唐,李泰真没放在眼中。

    别看着现在的世家花团锦簇,甚至连李唐皇室都看不上眼。

    而实际上已经回光返照了,因为科举出现后,就注定了世家的灭亡。

    因为世家人数太少了,但拥有资源又太多,靠着老一辈的底蕴能支撑一时,但面对浩浩荡荡的寒门,甚至普通黎民百姓,他们终有一天会被人海战术淹没。

    从阶层变迁的角度来说,世家的没落几乎成了定局,但以李泰的眼光来说,世家虽然腐朽,虽然落后,但李泰是真不想要世家就这么倒下。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世家倒下,最适合接替世家执掌华夏权柄的,在历史选择下最终选择了以师生与乡党关系为纽带的文官集团。

    而这种文官集团,在宋朝几乎成为巅峰,但是到了明清就堕落的一塌糊涂。

    说实话,世家哪怕再腐朽再堕落,但至少没出现文武为敌,至少没有对权势躬屈膝,甚至李唐皇室有胡人血统,他们一样看不上眼,至少是铁骨铮铮。

    但是文官集团,从宋朝开始让他们站着就站着,清朝让文官集团跪着,他们就乖乖跪着。

    哪怕文官集团中有少数硬骨头,但只要在这体系中就会陷入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怪圈。

    所以如果有机会,李泰是真想要拉世家一把。

    毕竟世家还在,那文武间多少有个缓冲区,但随着世家灭亡,双方的缓冲区没了。

    那文武双方磨合得越久,那积累的矛盾就会越多,就像美国两党一样,肯定会陷入你死我活的怪圈中。

    不过李泰想研究类似八牛犁一样的耕犁还真不是为了世家,而是为了方便集约化生产。

    增加单位土地内的物质、资金、科技、管理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资本的投入,从而增加产能,提升耕种效率。

    当然这东西肯定不适合普通百姓用的,因为只有足够多土地,那耕犁的成本才能平摊。

    “除了研究大型耕犁,筒车的进展怎么样了?”李泰对杜楚客道。

    “正在用龙骨车进行改装,还在测试中,越王可着急这个?”杜楚客听到李泰的话,忍不住皱眉道,“但如今春耕,我以为还是要以耕犁为主。”

    李泰道:“去年蝗虫有部分虫卵选择过冬,而不是孵化,随着天气变暖肯定会重新孵化。

    如果在野外冒出来倒好说,我继续放鸭子就好了,今年还养了一些鸡,想要对付蝗虫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倒是开垦出来的庄稼地中若孵化出来,自然不能让鸡鸭过去吃,说不定把麦苗给吃了。

    所以还不如多浇点水,保持土地的湿润,延缓蝗虫的孵化!

    冬小麦在四五月就能收割,撑过四五月蝗虫就算再出来,放鸭吃了它们就好。”

    “越王高见!”杜楚客听到李泰的话语恍然大悟,摸了摸胡子道,“我这就让人加紧研究筒车,可不能再重现去年那般的景象了!”

    说实话,贞观二年那样的旱灾蝗灾,换个稍微不靠谱一点的朝廷,基本上都濒临毁灭边缘了,也就李世民带着他的贤相团才把这局面撑了下来。

    而此刻,杜楚客快点把筒车给研究出来,多少也算给自己的治理蝗虫收个尾巴了。

    不过,虽然三月才开始开垦,但在二月时,各种工具也都要准备起来。

    这时候的马周算成为了最繁忙的人,或是去典牧署借写牧牛,或是去司农寺要点工具,最重要的是去将作少府弄些铁打造农具。

    对比起去年几乎集合整个朝廷的力量来安抚这些流民,现在只能靠越王府这张脸了。

    典牧署去年一转手收入了十万只鸭,而司农寺则是治理蝗灾成功,双方与李泰之间多少也有了几分恩惠,这点小事肯定是愿意帮忙的。

    毕竟就算窦静这样的清官也许不会收受贿赂,但投桃报李的小事,多少是愿意搭把手的。

    所以只是将作少府马周多跑了几次,但到底是体质内的,只要相互间没有形成党争,那基本上都能公事公办就公事公办,不多时便批下来了足够的铁器。

    把铁器打造成农具,李泰倒是有足够的煤炭和工匠,李泰怀着积累人才的心思,就不等着将作少监亲自来打造了。

    因为春耕在即,等轮到自己怕是还有队要排,便做了登记,按照规定运走了铁矿数量,等到农具打造完成后,还需要将作少监的官员过来复查铁器的。

    他要确认李泰没有把铁矿挪作他用,或者直接卖给了胡商去做二手生意了。

    总而言之,想要在唐朝的境内走私铁矿肯定是有的,但大多数都是私人手上有铁矿,直接与胡人进行交易,想用官方铁矿去走私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打通的环节太多了。

    当然,随着时间进入到了二月中旬,李泰的农业学府也算是正式的开学了。

    有一批人的到来倒让李泰挺意外的,那就是当初治理蝗虫时,李泰不是在长安附近的村子挑了两三人,让他们放养五百到一千的鸭子,主要是为了对付蝗虫准备的。

    蝗虫被解决后,这些人算是转化成了这些鸭子的管事,这些鸭子李泰回收了一半。.ZWwx.ORG

    剩下的一半就算是给他们留下来做鸭种,并告诉他们每个月需要来收多少鸭子,利息是鸡蛋,养得多了就算你们自己的,炭火和饲料越王府也有补贴。

    同时在交足鸭子数量后,补贴取消,但剩下的鸭子就算你的财产了,你以后也别担心销路,以后每个月二十文钱收购成年鸭子或者一百个鸭蛋,这价格比市价低一些,但胜在稳定。

    所以,这些人稍稍商量了一下,觉得自己掌握了养鸭的技术,便答应了下来。

    冬天过去后,他们看着自己的鸭子成功挺过冬天,需要还的鸭子也还了一半,毕竟冬天的老鸭汤肯定是相当香的,依托长安这个市场,鸭子的消耗肯定够。

    他们发现自己的资产在李泰照顾一下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怀着农村人的质朴与狡猾,既有着要报恩的意思,也感觉跟着越王混有奔头,就选择继续支持越王。

    虽然五百块钱很贵,但学校包吃住,就当做到里面学习文字跟数学了,咬咬牙也就交了!

    当然,他们未必是自己的儿子,但他们的兄弟,他们的侄女,他们的外甥……

    总而言之,在他们的宣传下,长安百姓听到是一刀斩落蝗妖头,从此蝗虫绝踪迹的越王,在自家兄弟的劝说下,只要是能出五百文钱的,就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塞个儿子进去。

    所以原本李泰以为能有个五百人就谢天谢地了,但实际上这批学生居然有近千人。

    “二苟,能够五百文便是教授读书识字的机会不多,你到了里面好好读书。

    大哥运气好跟着越王得了管鸭的差事,但不识字,却也到此为止了。

    你好好读书,将来过了科举,那就能去做官了!”陈大对着自己的小弟,认真的说道。

    陈二苟点点头,从小就是陈达把自己给带大的,所以陈二苟向来最听陈大的话。

    “三娃,到了里面好好学习,越王能杀蝗妖,是神人,你到了里面也要把越王杀蝗的本事给学到手,以后我们田里就算是出了蝗虫,你也能唰唰唰的给杀干净了!”

    “嗯嗯嗯。”三娃听着自己老爹的话,顿时也在手中比划比划。

    “大牛,家里实在不够吃了,我找亲戚凑了五百文钱,你到学校里听话,然后就能敞开了吃,识字尽量识,数学也尽量算,要是能学会几手种田技巧,以后就更不用愁吃了!”

    “我一定听话,一定吃饱!”大牛憨憨的对母亲道。

    ……

    好吧,虽然进入到学府中的人未必真心是因为农民这个职业进来的,但李泰需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建立这座学府可不是为了让他们进来混日子的。

    这时候就该要让他们知道校训了。

    李泰本着对未来北宋文化进行抢救性的抄袭,马上就抄写了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现在这四句,就是自己农业学府的校训了,自己也不求谁背下来,但每天多看看,终归潜移默化的记在心里的。

    不过,这批学生前面半个月还好说,但到了三月份,他们也加入到春耕农忙中帮忙。

    学前班的学生,负责的东西实际上挺简单的,就是除根,除掉野草的根!

    实际上,开荒并不是一个好干的活,古代为了开荒,三四十岁的人开着开着就呕血而死的并不在少数,因为开荒本身就是一件相当消耗力气的事情。

    首先第一点,开荒百姓基本上是没鞋子的,就算李泰把鞋子给他们也都不会穿着耕田。

    现代人的胶皮雨鞋稍微冲刷一下就干净了,但在古代没这种东西,所以古代人很多种田的时候都选择赤脚。

    因为穿鞋子的话,一干活就是一层泥,而古代的鞋子又是布匹糊成的刷个几次就烂了,成本太高了。

    农民赤脚是成本最低的,实际上现代边远地区的老人耕田,应该还多少带有这习惯。

    直到田里面不知道为什么出现了图钉、钉子、碎铁皮、玻璃渣,才慢慢改上穿胶皮雨鞋。

    然后就是开垦的主要目的是要根除杂草。

    不要理所当然的想着放一把火,把这些杂草都给烧了。

    《水浒传》风雪山神庙里面的草料场,里面堆满的草料与秸秆,这可是百姓们辛辛苦苦收集起来上缴给朝廷抵税的。

    更不要说这火势大一点,如果点燃了山火,那更等于绝了靠山吃山的村子的活路。

    所以刀耕火种这样的方式才会被慢慢淘汰掉,因为这种方法对资源利用率太低了,除非打战,否则没人会去烧山的。

    所以想要开荒,就只能一锄头一锄头慢慢的开垦出能耕种的田亩出来。

    现在有开荒经验的百姓打头主要负责斩草,接着让学前班的学员进行除根,再让进入正式班级学员进行耙地,把各种的根茎秸秆什么的收拢起来,或是当做柴烧,或是拿来喂养。

    开荒过程中,这些可都是一笔不菲的资源。

    不过,农业学府的开荒时间也就春天跟秋天两季,等到他们相继经历开荒过程中的除根、耙地和割草,甚至还有整土,田方,寻水这些流程,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整个开荒不容易。

    以后他们种植起普通田地时,才能真正感觉珍惜。

    在这过程中,因为都是力气活,那是相当消耗体力的,营养一定要跟上,否则为开荒死的人可不少。

    还好鸭场已经建设了起来,鸡场也慢慢跟上,所以三天两头有个鸭蛋,一周加碗有肉的老鸭汤,保证让他们能够吃饱吃好,这样才不会让他们还在长身体时被累垮了。

    当然,从学前班到正式班级第一期,让他们体会到开荒的不容易,李泰准备用两年时间去慢慢打磨他们。

    而不像是那些世家读书出来的,嘴上一直说百姓农耕不容易,但他们却从没想到百姓过得生活比他们想象的要更加的艰苦。

    但李泰可不是真把他们当做开荒的农民去养。

    到了第三年,李泰会交给他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记录种植的状况,怎么样尝试不同植物的嫁接,如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农作物,以及寻找到一种农作物,将种植它的办法详细的写成一份论文。

    毕竟,李泰不指望他们能成为农业上的大拿,但他们只要能成为农业上的硬才就足够了。

    等到他们四五年时间毕业后,不论到了哪片土地上,他们都能帮助当地农民改良作物,种出更茂盛的作物来。

    若如此,那自己也算不负自己建立这一座农业学府的目的。

    还是那一句话,农业的事急不来,真正想看到成果,少说也需要四年播种,四年生长!倚夜听雨的耕耘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