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额助农贷款,倭商到来

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额助农贷款,倭商到来

    “领票买粮,是麻烦了一点,但对于东江镇日后的发展,却是有益的,希望大家多多体谅。”

    “每月有一次大集,乡亲们有卖的有买的,都可以去赶集,用军票交易,也比银子方便。”

    “如果今年能丰收,大家手中应该都有余粮,军票就可以省下来,添置些其它家什,或是买肉买鱼,让家里人吃的好些。”

    老百姓们显然是不太敢说话,也或许是觉得郭大靖说得有理,都连连点头称是。

    “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你们可以向村长反映。很快,部队上要向各村派驻军事教官,对百姓进行军事训练,也会给予适当的补偿和奖励。你们也可以向军事教官反映情况,同样会被上面收到,给予解决。”

    下情上达,必须保证渠道畅通,且有一个互相监督的机制,不能让村长全部把持。

    而全民皆兵,也是广鹿岛已经实施过的政策。现在地盘大了,自然要把摊子铺大,派驻军事教官,就是新的举措之一。

    同样,工坊打造的弩弓、刀枪也会逐步发放到百姓手中,达到家家有武器,适龄青壮拿起武器就能从军上阵。

    “郭将军,草民有个事儿——”

    “只管说,不用管对错,郭某的为人,你们还不知道嘛?”郭大靖立刻鼓励,笑着看着这个嗫嚅的百姓。

    这个百姓挠了挠头,小心又有些羞赧地说道:“这个军票能不能预支一个月或两个月的?当月发放的军票,几乎都买了粮食,剩不下。有些家什,没法添置,有些不太方便。”

    郭大靖眨巴着眼睛,思索了一下,脑海里突然个名词“贷款”。

    预支一个月估计不行,你下个月还不吃粮啦?而且,预支不好听,若说成是贷款,至少三五个月,到了秋收,就好办了。

    老百姓要预支军票,肯定不是为了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他们或是购买工具,或是买材料,最大的可能就是进行一些副业生产。

    小额支农贷款,这个可以有。

    郭大靖心中计议已定,露出了笑容,这让那个说完有些忐忑的百姓稍微心安。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预支就算了,还是借贷比较方便。”郭大靖笑着说道:“借期一年,不收利息。还贷时可以用军票或银两,也可以用实物。你们觉得,这样是不是比预支好?”

    预支的军票期限短,又是老百姓获取粮食的主要途径,压力太大。而无息借贷就不同了,一年的还款期,也还是比较宽松的。

    “将军说的这个办法好。”老百姓稍加思索,便脱口而出,脸现喜色地称赞道:“只要今年收成不差,一年肯定能还上,家中老小也不愁没饭吃。”

    年长的百姓连连点头,说道:“也不借多,三五两银子就差不多。官家不是说了,到明年五月份才停发军票嘛。秋收后,有了粮食吃,省下的军票就够还贷的。”

    郭大靖笑着说道:“小额贷款嘛,也确实不宜太多。十两顶天,应该足够了。”

    正如老百姓所算计的那样,只要今年收成不是太差,借上几两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而郭大靖想的则是拉动消费,促进商品生产和货币的流通。并利用小额贷款扶持百姓,让他们开展各种农副业,生活得能更好。

    有了军票就是好啊,以前很多需要钱才能办的事情,现在都能迎刃而解。

    当然,控制还是非常必要的,就保持现在和粮食的兑换比,就不担心什么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说白了,不能走大明宝钞的失败之路。完全不懂经济规律的混蛋们,可是把大明的信用给败光了。

    郭大靖和百姓们又聊了一会儿,才起身上马,与乡亲们挥手告别,向着大连继续赶路。

    内部稳则外战强,内兴则外盛,这个道理郭大靖比谁都清楚。

    最好的例子就是大明,亡于内乱,而不是外敌。

    而东江军要想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辽民百姓的支持。他们生产,他们制造,他们参军,也只有让他们生活得好,才能持续地给东江军提供动力。

    回到大连,郭大靖便马上写了书信,派人快马送去旅顺,请陈继盛调整政策,并如实汇报了与方正化见面的情况。

    随后,郭大靖便投入到工坊的军工生产中,在迅速熟悉了生产制造的流程中,找到问题所在,开始了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

    ………………..

    时间在整天忙碌的人们眼中,过得很快。也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觉得时间难熬。

    小额无息贷款很快就在金州开始实行,有一技之长的人家立刻看到了增收的机会,也解决了他们没有启动资金,无法打造工具、购买原料的困难。

    很快,农村里出现了不少铁匠铺、木匠房,以及编筐编篓、补锅锔碗等手艺人。

    而对于这些非农职业,官上还没有缴税这么一说。也就是说,他们只有赚的,没有赔的,最多不过是白辛苦。

    对此,官上也乐见其成,方便了军民的生活,只要不耽误布置下去的工作就行。

    修整道路、建窑烧砖、兴修水利等工作,按照计划分到各村。按照出工情况,都给予适当的军票补贴。

    这既是让老百姓增加收入,提高积极性,又能拉动消费,甚至还有扩大就业的影子。

    发行军票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既能买粮,又能购买其它日用品,与银子无异,老百姓也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货币。

    只要信用建立起来,主要的粮食和食盐能得到保障供应,流通就没有阻碍。

    尽管是内循环,但老百姓创造的价值远超过所支付的军票,东江镇内部的财富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起来。

    当然,现在看得还不是很明显。毕竟,毛文龙和陈继盛等人,还惦记着一年后兑换银两的事情。

    但在郭大靖看来,只要有节制地发行军票,只要军队能不断地胜利,只要老百姓能吃上饭,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而通过发行军票,朝廷给东江镇发的饷银省了下来,可以购买战马、火药、铁料等战略物资。

    金州的各项建设正蒸蒸日上,郭大靖这边的工作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一座新建的工坊内,用坩埚炼钢制造出来的高碳钢钻头经过了测试,令人满意的报告呈到了郭大靖的面前。

    制造火枪最为费时的就是钻管,史载:钻一根枪管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除了没有现代机械设备和强劲动力外,郭大靖发现连最基本的工具——钻头,都有问题。

    虽然当时的钻头是用比较硬的钢,但也是比较硬而已,与后世钻头的特种钢完全不是一回事。

    于是,郭大靖借助于空间,以及烧制玻璃的经验,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研究出了粘土坩埚炼钢。

    虽然坩埚炼钢的产量很低,且出钢的品质也不好控制,合用的钢出炉率不高。但作为工具钢,本来需要的也不多,只要性能优异就行。

    “大人,小的们用此钢钻,只用五天,便钻好了一支枪管。”花白胡子的工匠恭身汇报着,脸上被常年的炉火熏得黑红,但依然能看出露出的喜色。

    从三十天到五天,效率提高了数倍不止。郭大靖觉得还应该有提高的潜力,但现在的突破,也足以令他感到振奋。

    “辛苦了,赵师傅。”郭大靖笑着称赞,又拿出三十两的军票,“郭某言出必行,这是奖金,赵师傅拿去分了吧!”

    “多谢郭大人。”赵师傅乐得咧开了嘴,上前接过军票,只觉得拿在手上,是那么的沉重。

    三十两,可不是个小数目。当兵打仗的,每月饷银才七钱,外加一斛米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郭大靖知道自己催得紧,以赵师傅为首的几个工匠是加班加点地试验,光坩埚就用不同材料和配方做了上百个,才最后确定下来。

    磨刀不误砍柴功。

    谷甩有了高硬度的钻头,最难造的火枪枪管便能大大提高生产制造的速度,军队中火枪的装备速度也将大大提升。

    郭大靖已经决心用轻型火枪配刺刀,把军队中的长枪全部淘汰。甚至于,如果火枪的数量足够,刀盾兵也不用了。

    重火枪虽然缺乏近战肉搏能力,但和轻火枪兵进行混编,也能得到轻火枪兵的保护。

    这样算下来,部队的火力将提升一倍不止。随之而来的,则是整体实力的大幅增强。

    “给你们放两天假,回去和家里人聚聚,也歇一歇。”郭大靖很人性化地对赵师傅说道:“没日没夜地干了这么多日子,着实辛苦了。”

    “大人更辛苦。”赵师傅躬身致谢,犹豫了一下,说道:“有件事情,小人还想厚着脸皮请大人给解决。”

    “是有关田地的事情吧?”郭大靖淡淡笑着,说道:“郭某听说了一些,你再详细讲来。”

    对于工匠们的实际困难,郭大靖愿意在不太过分的情况下予以帮助,以使他们能安心工作。

    在郭大靖的心目中,工匠们都属于技术人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潜力很大,日后还要多多倚仗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

    而且,郭大靖愿意倾听包括工匠在内的广大军民的意见和建议。

    金州的建设采取了很多新模式,实施了很多新政策。这有别于以前军户制的粗放管理,肯定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及时调整,才是最好的办法。

    就目前的金州来说,能够管理政务的官员太少了,很多都是矬子拔大个,勉强胜任,甚至是赶鸭子上架。

    没办法,能够识文断字、能写会算的人太少,缺乏实际从政经验的人也太少,也只能边干边学。

    正因为如此,在政策的执行中出现偏差也不可避免。

    况且,人都是有私心的,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也是有的。

    陈继盛在听到了很多反映后,也开始解决这些问题,并对郭大靖率先倡导实施的教育补习的办法大加赞许,着力推广。

    这才是大半个金州,以后收复的失地更多,政务工作更繁杂。

    在金州这个实验地培养政务人才,增加他们的经验,提高他们的能力,也是为将来作准备。

    听完了赵师傅的讲述,郭大靖很爽快地答应过问,并帮助解决。

    对于郭大靖来说,解决这件事情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却很困难。

    这也是大明社会的一个缩影,百姓的声音要传到朝堂,要得到重视,得到解决,何其难也!

    幸好,出身于各村镇的军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反映问题的主力,以及监督的耳目。

    当然,这样的模式无法被朝廷学习,朝廷只能依靠各层官员才能获知地方的情况。

    赵师傅走后,郭大靖拿出本本,提笔在上面修改和增删着自己的工作计划。

    燧发枪的改造还在紧张忙碌地进行,随着人力集中,以及工匠们熟练程度的增加,速度已经提高很多,让郭大靖感到满意。

    而尽管制造出了工具钢,可以制造钻头、镗刀等工具,郭大靖也没把制造线膛枪放在首位。

    在空间内,拉出带膛线的枪管,对郭大靖来说并不是难事。但线膛枪和所用的子弹要配套,才能发挥威力。

    现在使用的铅弹,基本上都是火枪兵自己用模具和铅来自己制造。

    而要另外生产线膛枪所用的米尼弹的话,就得再建个工坊,不仅需要很多的人手,在时间上,也难以保证在今年秋季制造出足量的子弹。

    所以,郭大靖决定先以最易行的方式提高火枪射速,也就是采取定装纸壳弹。

    把定量火药和弹丸装进纸制的弹筒内,使用时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药倒些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

    郭大靖做过实验,使用纸壳子弹和燧发枪,每分钟的射速能达到两至三发,甚至是更多。

    这样的小改进,就能使火枪兵能在相同的时间内,打出超过以前差不多一倍的密集弹雨,给敌人造成更大的杀伤。

    而要装备部队,就只需采购或造油纸,提供样弹,发放到士兵手中,让他们自己卷制装填。

    这样布置安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使部队完成换装,把战力再提升一个台阶。

    ………………

    三艘海船驶进了还在扩建的大连港,停泊在了刚刚建好的码头上。

    林天生站在甲板上,笑着给小林浩一介绍着,“这里原叫青泥洼,现在称为大连,郭将军给起的名字。”

    “不到一年,又是一番新的气象。”小林浩一感慨道:“从一座弹丸小岛,到陆上偌大基地,着实令人钦佩。”

    林天生微笑颌首,伸手一指岸上不是很远的成片建筑,说道:“林家在那里建了商栈,小林先生也可向郭将军申请,租几间店铺,日后在此交易,甚是方便。”

    小林浩一笑道:“鄙人正有此意。否则,也不会赶来拜见郭将军。”

    林天生伸手相邀,与小林浩一下船,亮出郭大靖所给的通行令牌,守卫码头的军士躬身放行,派人去商栈区通知相关接洽人。

    “郭将军公务繁忙,把生意都交给了二房夫人。”林天生和小林浩一等人前往林家所设的商栈,边走边说道:“藤野英,小林先生也不陌生。”

    “藤野先生之女。”小林浩一笑着点头,说道:“鄙人与藤野先生交情甚笃,这样倒是更加方便。”

    林天生回头看了一眼,见林婉儿和顾嫣儿等人上了马车,才放下心,回首继续与小林浩一闲谈。

    此次前往对马岛对倭贸易,还是比较顺利。与小林浩一、大谷川交易成功,林天生还认识了其他的倭商和朝鲜商人。

    小林浩一和大谷川不仅对林家采购的生丝等货物非常满意,对于郭大靖和藤野英捣鼓出来的新瓷器,也极为欣喜。

    不仅是他们,不少倭商和朝商,也对造型新颖、充满装逼的艺术气息的瓷器,极感兴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倭朝等国学习推崇;诗词歌赋,更为东亚国家的文化人所喜爱。

    可惜,林天生带的瓷器较少,多为样品,且诗词皆不全。

    小林浩一和大谷川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商机,为了垄断,他们决定前往大连,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

    如果能打通辽东的这条商路,对于小林浩一和大谷川来说,可是商贸发展的飞跃,并不是只卖瓷器和镜子那么简单。

    为了讨好郭大靖,小林浩一和大谷川嫌自己带的货不够,还把其他倭商的硫磺、白铜买下两船,一并给郭大靖送来。

    当然不是白送,郭大靖可是交代过林天生,硫磺、硝石、铜料是有多少买多少。十几万两银子砸出去,十几船也够了。

    “为什么叫大连呢?”林婉儿掀开车帘,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景致,“总要有个由头儿吧,不能是瞎编。”

    郑嫣儿笑道:“原来叫青泥洼,多土气。随便换个名字,也比它强。”

    林婉儿耸了耸肩膀,说道:“以后咱们还是住在一起,林家的商栈很大,又靠着海边,方便出来游玩儿。”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