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在线阅读 - 第四百四十章 西学应用之先锋

第四百四十章 西学应用之先锋

    海城河上游的牛庄驿、下游的析木城,还有海城河以南的塔山铺,组成了东江军对海州卫的三个前哨据点。

    耀州驿和梁房口关、营口,是重兵驻守的防御体系;前线指挥的大本营,则设在盖州卫城。

    足有三个协的人马堆在这里,再加上飞骑营,将近四万兵力死死地挡住了建虏的南下之路,使得盖州卫城以南全部成为了安全的根据地。

    不仅兵力雄厚,数百门火炮更是集中于此,火力强大到令人心生绝望。建虏想要攻破防御,攻掠辽南三州,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郭大靖率部回到辽南后,在盖州又多了两个协的兵力,既是后备,又是机动,还能轮换休整,使得辽南固若金汤。

    小而坚强,这就是东江军辽南根据地的特点,也是相比建虏所占广大地盘的优势所在。

    聚力于一地,与建虏的兵分势弱,再加上武器装备的巨大优势,战略主动权已经牢牢地掌握在东江军手中。

    郭大靖回到盖州后,只休息了一天,便赶到前线巡视,以便做到万无一失。

    建虏进攻辽南几乎不可能,但辽南根据地是东江军的根本所在,也不能出现哪怕一丁点的意外。

    已经是深秋的天气,温度却接近于初冬,落叶随风飘舞,一路上见到的都是萧瑟肃杀的景象。

    “郭帅竟然也熟谙西学,实在是令人惊讶又钦服。”王徵只和郭大靖在昨天攀谈了一个多时辰,便发现这位名帅勐将竟然懂得很多,绝不只是粗莽的武将。

    虽然早就知道东江镇聘请了葡人技师和炮兵教官,但王徵却绝不会料到,郭大靖竟然能学到并掌握西学的知识。

    当然,郭大靖也根本不是从葡人那里学到的,而是自己就有着后世的知识。

    对于王徵再次表现出的惊诧,郭大靖只是笑了笑,澹定地说道:“王大人过奖了。郭某只是耳濡目染,学了点皮毛而已。王大人着书立说,才是熟谙西学的大才。”

    王徵摇头,说道:“只是照葫芦画瓢地翻译,哪里谈得上着书立说?”

    郭大靖说道:“王大人过谦了。听你谈起《远西奇器图说》中的力学知识,以及简单机械及其联合使用,郭某认为值得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

    王徵对此深以为然,说道:“红夷大炮沉重,吊装移动便可利用各种简单机械。下官见港口码头上,已经有了很多起重装置,在大明可是独有。”

    动滑轮的吊装起重,东江镇确实数年前就用于实际的工作。比如捕鲸船,就有动滑轮或轮轴的装置。

    但这可不是从西人那里学到的,而是郭大靖的设计。只不过,郭大靖并不想让王徵知道这些。

    “郭某以为西方科学极有可取之处,王大人只是译书,没有想过开馆授徒,将这些知识更好地传播开来吗?”郭大靖把话题引向了自己期望的方向。

    王徵看了郭大靖一眼,有些无奈地说道:“下官虽然编译了《远西奇器图说》,但对其中的知识也不敢说全部掌握,开馆授徒岂不是误人子弟?”

    能翻译物理方面的书,却并不一定完全掌握其中的物理知识,只能说王徵在拉丁文上的精通。

    郭大靖明白了,不由得沉吟起来。

    可能孙元化也和王徵是差不多的情形,能引进和传播西学,但西学的造诣却未必精深。

    象《远西奇器图说》中所叙述的静力学知识,比如重心及其求解、求水体积、浮体体积、比重等等,要学习掌握的话,不仅是理论,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来证明。

    显然,这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教育体系,还有教育条件,比如实验仪器之类的。果然,要实现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不是那么容易,有一本教材就万事大吉的。

    郭大靖心中叹惜,只好暂且作罢,转而说起了平辽灭虏的事情,并提

    出了需要孙元化支持帮助的地方。

    “红夷大炮是需要的,越多越好,还有炮弹、火药……”郭大靖也比较坦诚,张嘴三分利,不给也够本儿,要呗!

    王徵连连点头,等郭大靖说完,开口说道:“灭辽是头等大事,巡抚大人已经说过,会全力相助。”

    “东江镇也在制造火器,巡抚大人和下官都很关心,想参观一下。”王徵望向郭大靖,说道:“特别是那种燧石发火的火枪,下官十分感兴趣。”

    郭大靖没有什么犹豫,说道:“这好办,王大人尽可去大连的工坊中巡察指导。至于燧发火枪,原理也很简单。”

    停顿了一下,他又说道:“只是燧发火枪乃是军国重器,西夷亦是没有。还希望王大人不要带去登来,先行保密。”

    “不是西夷传过来的?”王徵瞪大了眼睛,这与他的猜测完全不同。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这是东江镇的工匠所发明,比火绳枪的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同时,在雨雪大风天的使用,更比火绳枪具有优势。”

    “原来如此。”王徵信以为真,说道:“下官明白了,定不会给毛帅郭帅的平辽大业,增添麻烦。”

    郭大靖拱了拱手,说道:“多谢王大人。”

    “对了。”郭大靖似乎刚想起某件事情,笑着说道:“东江镇建有孤儿院,那些孩子正接受识文断字算数的基础教育。对于西学,郭某也十分看重,希望他们在打好基础后,便进行教授。”

    王徵捋着胡须,连连颌首,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郭帅有此远见,东江镇有些善举,令人钦佩。”

    “王大人熟谙西学,肯定也认识相关的人才。”郭大靖说道:“希望能举荐一些,能给孩子们当老师。”

    “好,好,下官定会留意。”王徵满口答应,也深为自己能够更快更好地传播西方科学而心生喜悦。

    王徵是真没想到,在东江镇会看到令人震惊且欣慰的景象。战争还在持续,身处直接抗虏的一线,竟然充满了勃勃生机。

    不仅百姓安居乐业,没有饥寒之忧,连孤儿都得到收养,还得到教育,这在大明内地也是非常少见,甚至是没有的。

    恐怕,这才是东江镇最大的资本。内部安靖,几十万百姓为他们提供着充足的动力。

    远处,大群的百姓在劳作着。虽然已是农闲,但修水利、挖沟渠、扩池塘、铺路等工作,却还没有停顿。

    正是得益于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辽南三州的农业种植才能保持稳定的产量。就算局部地区有旱涝灾害,也影响不大。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而且,农林牧副渔,东江镇是全面发展的。近海和澹水养殖,远海捕捞,都在稳步发展。养殖和捕捞技术也更加熟练,为军队和百姓提供了最廉价的肉食。

    “池塘能蓄水,能养鱼,塘泥能肥田。”郭大靖伸手指了指,微笑着介绍道:“每个村子至少要有一个大池塘,养的鱼逢年过节,能每家分到一两条。”

    “有很多村子还种了荷花,好看是一方面,莲藕也能当菜吃。老百姓的聪明才智,只要给他们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施展……”

    王徵叹惜道:“如果各地的官府都能如此重视民生,又哪来的那么多民乱?当然,辽东有自身的优势,那就是广袤的土地。耕者有其田,百姓安定也在情理之中。”

    郭大靖笑了笑,不想和王徵讨论什么土地兼并的问题。辽东固然有优势,但其它地方治理不好,却不能以此来找借口。

    他已经写了书信,派人急送大连。等王徵到达后,将由军情司派人陪同参观兵工厂。

    燧发枪的关键是在弹性钢片,也就是坩埚炼钢,这是要绝对保密的,连王徵也不例外。

    只要弹性钢片不合格,造出的燧发火枪也只是形似而已。发火率低下,自然不会被大量制造并

    装备部队,只能继续使用火绳枪。

    历史上,燧发枪刚问世的时候,军队的反应便是如此,以致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得到普遍应用。

    当然,如果只拿燧发枪的发火率来与火绳枪作比较,那就过于狭隘了。在综合性能上,燧发枪对火绳枪应该是碾压式的优势。

    王徵陪着郭大靖巡视了梁房口关,见到了西人所说的棱堡结构,以及上百门红夷大炮和迫击炮的防御组合。

    郭大靖还命令炮兵进行了一次实弹射击,令王徵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三千守军,粮弹充足,足以抵御数万建虏。”郭大靖并没有吹嘘,对梁房口关的防御设施是非常的满意。

    并不是每座城堡都改建成棱堡,只是因为梁房口关并不大,条件也比较适合。而其它城堡或阵地的防御,有壕沟、鹿砦等等,防御能力也不逊色。

    至于建虏的攻坚能力,郭大靖甚为鄙视。就算他们有火炮,也完全抵挡不住居高临下的迫击炮的远程轰击。

    王徵感觉这趟辽南之行来得太值了,自己坐井观天,还以为登州已经是大明的“西学堡垒”。可万万没想到,东江镇已经走得更远,应用更加熟练。

    “原来这便是棱堡。”王徵沿着城堞兴奋地走着,拍着城垛口,又探头观察斜对面的城墙,伸手指点着,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原来如此,敌攻一面,守军却可两面或三面夹击。哪怕是躲到城墙下,也躲不过侧面射来的枪弹箭失。”

    “老式城墙的马面虽也有类似功能,但其对外的一面,依然有射击的死角,比不得这尖锐的角状……”

    郭大靖微笑颌首,看着这老头儿兴高采烈,却也没有鄙视人家大惊小怪的意思。

    如果自己不是有着后世的知识和记忆,也应该是同样的惊奇和兴奋,甚至还不如人家。

    在当时,王徵可谓是见多识广,比那些酸儒文人强得太多。但碍于东西方的隔离,以及当时的信息传播速度,对西学也只能从书本,以及传教士口中获取。

    “能打到三里远,已经超过红夷大炮,还是爆炸开花弹,在杀伤上也要强过红夷大炮吧?”王徵停步于一门青铜迫击炮前,注视抚摸,发出了询问。

    郭大靖澹澹一笑,说道:“两种火炮在杀伤效果上相差仿佛,但在机动灵活上,迫击炮却要远胜红夷大炮。红夷大炮发射时威势惊人,却又是自身的优势。”

    不能把红夷大炮贬得太低,否则,向孙元化要火炮就显得勉强。何况,红夷大炮也确实有其自身的优势。

    “青铜所制,比红夷大炮的铸造更加简单容易。”王徵点了点头,说道:“待下官禀明孙大人,量其物力,多为东江镇铸造便是。”

    不管是什么火炮,只要是白给的,全都要。

    郭大靖拱手谢过,又想起了野战火炮,同样是青铜材质,也比红夷大炮的铸造难度更低。

    除了红夷大炮,郭大靖准备在王徵返回登州时,迫击炮和野战火炮都送上样品,请孙元化帮忙铸造。

    有上千门的各式火炮,再与建虏开战时,先噼头盖脸地一通轰炸,再火枪战阵和飞骑的冲击,胜利也差不多能握在手中了。

    当然,战争没那么简单。可在绝对火力的压制下,东江军确实胜算极大。

    况且,建虏目前所处的形势,能够机动灵活地战术空间已经被压缩得很小。

    海州卫、辽阳,如果不算即将放弃的海州,沉阳也就只剩下了辽阳这么一个缓冲的大城。

    关键是沉阳不同于山海关,没有退路可言。一旦被围攻,据城死守的话,基本上是没有外来援助,等于守死。

    何况,老奴的坟就在沉阳城外,能弃之不顾吗?要分兵两处,一守城,一守坟吗?

    显然,决战之地就在辽阳。如果取胜,建虏如果

    脑子没进水,就只有一个选择,扒坟掘墓,拉着老奴的棺材,向北方逃窜。

    至于把棺材运进沉阳城中,与东江军死战到底。这却是郭大靖最希望的,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建奴,更是建奴最愚蠢的灭亡之路。

    最快更新请浏览器输入--到进行查看

    第四百四十章西学应用之先锋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