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早安!三国打工人在线阅读 - 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30节

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30节

    “滚出去!”

    想了半天,她还是没想出来该说点什么,最后也只是躬身行了一礼。

    “既如此,小弟过几天再来看望。”

    陈定已经没有“几天”可过了。

    这几乎是整条东三道上都心知肚明的事。

    他的痢疾越来越严重,已经不进水米数日,起也起不来,更不用说下地行走。之所以还在队伍之中,是因为蕃氏是这条街道上的大姓,她总有几个兄弟帮一把手,将陈定放在推车上,推着走一日,换一人再走一日。

    这样的时日无多里,陈定的脾气迅速变得越来越暴躁,也越来越野蛮。

    当初在雒阳城时,陆悬鱼作为他家的邻居,时常能听到的是蕃氏变着法儿的教训老公,孔乙己则低声下气,讨好求饶。

    连打桶水回来稍慢些,蕃氏都能毫不留情地收拾他一顿,这位平时端着点儿架子,但十分注意体面客气的破落士人是个“气管炎”,几乎是整条街上都知道的事,甚至已经到了大家连提都懒得提的地步。

    ……羊喜虽然也惧内,好歹少夫人待他还有三分客气,不肯当着别人的面,高声下他的面子。

    但蕃氏嗓门亮起来的时候,那是谁也挡不住的。

    所以,这个一只脚已经无可挽回地迈进死亡的陈定,这个脾气暴躁,时常骂些污言秽语,甚至见谁骂谁的陈定,这个性情大变,几乎令人感到陌生的陈定,并没有真的惹到哪个邻居。

    大家只当他已经神志不清,谁也不愿同他较真。

    陆悬鱼出了帐篷时,远远看着陈三郎端了一盆衣物回来了。

    除了挨骂不吭声的蕃氏之外,这孩子除了要照顾母亲,每日安营扎寨时还要忙着为他的父亲清洗衣物,短短十数日,也已经瘦得快要脱了相。

    见她过来,陈三郎停了脚步,放下木盆,恭敬又客气地行了一礼。

    ……大概自己真的是情商低,她想,她竟然也想不出什么安慰他的话。

    夜色渐深。

    干柴越来越难捡,因此家家生过火,吃过饭之后,都会迅速将火堆扑灭,收拾未烬的干柴装起来,留待明日再用。

    营地很早便陷入了一片漆黑,偶尔有人打鼾,有人窃窃私语,有人低声哭泣。

    但听到哭声也不必大惊小怪,自从离了雒阳,几乎每一处营地,每一个夜里,都能听到这样的泣声。

    区别只在有人是醒着哭,有人在梦里哭。

    这样的夜里,也会有小动物跑过来想偷点粮米吃。

    她背着弓,靠在树下,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听着周遭的响动。

    一只草虫出了声,其余便慢慢开始在林间应和,灌木丛中还有许多窸窸窣窣跑来跑去的声音。

    远远传来三更鼓声,草虫似乎也暂静了一刻。

    营地里却传来了响动并不大,但十分奇怪的声音。

    似乎是什么重物在地面慢慢拖行。

    十分吃力,十分小心。

    她睁开眼望去,从帐篷里爬了出来,小心翼翼向着营地外而去的,正是陈定。

    他在往东爬,但东边是一片刺柏,她出入尚要小心,一个不慎便要刮破衣衫,陈定这样的状态怎么能爬过去呢?

    “……陈大哥?”

    趴在地上的陈定抬头望向了她,眼里带了一丝惊慌失措,又连忙冲她摆了摆手,示意她莫出声。

    “……你要去那边做什么?”她小声问。

    他双手抓了一把泥土,似是想用力坐起来,但最后还是又趴回在地上了。

    “劳你,扶我去那棵老树下,”他喘着气说道,“我有要事。”

    今夜难得既没下雨,又没乌云。

    群星洒下一片星光,虽然黯淡,却宁静又悠远,望一望便令人不觉忘记今夕何夕,此地又是何地了。

    陈定坐在那棵枯树下,费力地喘了半天的气,却怎么也喘不匀,最后还是挥了挥手,让她坐下来,坐在他身边。

    “陆郎君,”他费力地说道,“这些日子,蒙你照顾,我很感激。”

    ……这也不算什么。

    但即使是她这种粗神经的人,都从这一句话里听到了不祥的意味。

    他一双眼睛已经没有多少神采,却平静了许多。

    比往日里那个有点端着架子,被她吐槽为“孔乙己”的陈定更加平静。

    “我那般出言不逊,你却仍不同我计较。”

    “我生病时,脾气也暴躁。”她想了一会儿,干巴巴地说了一句,“这也没什么。”

    陈定摇了摇头,他坐在草丛里,周围一片寂静,他的声音越也来越轻。

    “我有件事想求你,可成么?”

    她的眼眶有些发热,但仍然点点头。

    “陈大哥请说。”

    “我妻有舅姑兄长照拂,又有郎君友爱邻里,我是不必挂牵的。

    “这些日子,她细心照顾我,憔悴许多,只希望她早早忘了我这恶言恶语的无用之人。

    “只是三郎年幼,若将来品行不端,盼郎君能直言斧正。”他恳切地说道,“莫令他似他父亲这般好高骛远,终究庸碌无为。”

    她觉得嗓子眼里堵着什么东西,说不出话,过了一会儿才开口。

    “我答应你,但陈大哥素有学识,怎么称得上庸碌无为呢?”

    他缓慢地眨了一眨眼,摇了摇头。

    “我年少时,曾立志报效国家,匡正纲纪,年长后只想功名富贵,荫妻封子,功名既不成,又羞于出外做事,不曾种过一粒米,织过一尺布,亦不曾有半分益处于友朋亲邻。

    “而今回首,这一生一事无成。”

    一身泥土,发髻凌乱的陈定坐在那里,似乎在回忆自己这辈子的许多事,脸上有悔恨,亦有愧疚,但最后还是长叹一声,重新看向了她。

    “陈定愧对先人,求郎君将我下葬时,以发覆面,黄泉路上,我亦铭感五内。

    “还有……”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模糊得就快要听不清,但那两只眼睛离开了她的面孔,定定的看向东方。

    她不得不凑到他的耳边,听他最后的叹息和哀求。

    “求郎君……令我头颅向东……离雒阳……再近一些……”

    第31章

    陈定死了。

    如果是在雒阳城,他大概会被埋在京郊的父母身侧,年年岁岁,得享子孙祭祀。

    然而在潼关脚下,所有人都疲惫至极,没有力气去为他送别,甚至也没有力气为他多流几滴眼泪。

    在这条通往长安的漫长道路上,死亡已经频繁得令人感到麻木了。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失去亲人、知交、故旧,其中有的人死得略有一点体面,得以穿着衣服,裹着席子下葬;

    还有些人没那么体面,撂在林间的浅坑里,只有孤儿寡母为他洒一捧土,但也还算过得去;

    再差一档的,衣服也会被人剥了去,尸骨也会随意丢弃在路边或是水里,看那赤条条的,被鱼儿或是野兽咬坏的模样,有人会觉得心酸,但也有人觉得眼馋极了;

    因此即使这样的归宿也算不得是最为悲惨的,还有些人连尸骨也没有,悄悄便消失了,不知进了谁的肚腹里,至少能让那人今夜得一个饱足。

    因此能如陈定这般,不仅穿着衣服,裹了席子下葬,亲戚们甚至能凑出一段麻布给蕃氏和三郎,为他披麻戴孝,落在许多人眼中,简直羡煞人也。

    林间雾气氤氲中,有人唱起了哀歌,很快便有人跟着唱和。

    蒿里谁家地?

    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

    人命不得少踟蹰。

    路过的百姓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有些驻足看了一会儿,甚至还有人跟着低低的唱和。

    但更多的人只是麻木地一瞥,继续背着包裹,一步步走自己的路去。

    这样体面的葬礼,谁不夸他好命呢?

    阳光渐渐升了起来,雾气开始散去。

    蕃氏最后看了一眼丈夫的坟墓,她那张憔悴而苍白的面容上带着谁也看不懂的神情。

    “我们走吧,”她说,“该上路了。”

    过了潼关,离长安就近了。

    傍晚安营扎寨时,一直在押运官府物资队伍中的张缗抽空跑回来一趟,问了大家一个十分重要,但谁也没想过的问题。

    “算来路上大约再得十几天,便至长安了。”他如此开了场,“诸位可曾想过,当选何处落脚?”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住在咸鱼斜对门,之前在十常侍之乱时差点被盗匪打劫的一位街坊开了口,“董相国将我等迁来,难道不是早有安排?”

    于是张缗那张因为路途颠簸也瘦了一圈儿,但仍然显得十分珠圆玉润的脸就皱成了十八个褶的名牌包子。

    “相国他……”他斟酌了一下,“他可能……可能日理万机……他……”

    大家仍然有点发愣的盯着张缗看,终于李二第一个反应了过来。

    “雒阳百万之众,皆被他迁至长安,他竟毫无谋算不成?”

    小心谨慎的张属吏从来不回答这么危险的问题,但他用那张包子脸对着李二,无言地点了点头,大家顷刻便明白了。

    “那公卿们又居于何处?”

    “贵人们自然有所安排,我等怎能与其相提并论呢?”

    “若当真如此,我等岂不是要流落街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