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在线阅读 - 第63章 一寸光阴

第63章 一寸光阴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老道长为凌家子弟讲解《易经》的第一卦:乾卦。

    老道长说:乾卦是宇宙人生的第一个密码。“潜、现、惕、跃”是宇宙人生由低至高的奋斗过程,而“飞龙在天”则是发展的最高峰;当到达了最高峰,就一定要提防“亢龙有悔”!如何防止盈满则溢、盛极必衰、好事变坏?就要在“现、惕、跃、飞”的状态用到“用九”,“用九”的意思就是指做人要谦虚,心存敬畏,不要居功自傲,要将自己得到的所有荣耀归于上苍厚赐。

    我在现代时想学《易经》,却不曾想到,刚开始学习时,就回到了大明;又意想不到的是,我竟然在大明,遇到老道长这位高人,为我开讲《易经》!

    真是三生有幸!

    这时日已近午,小道士过来告诉我们,斋饭已准备好了,老道长就对我们说:我们先吃午饭吧!

    我们就一起到后堂吃午饭。

    吃完午饭后,各人都稍作休息了半个时辰。

    在前边老道长就曾经给我们讲过,午时是天地最热的时候,人在其中,要避其锋芒,中午的时候,可以的话就选择休息;中午的休息可以让下午的活动保持良好的体力。

    古时候的半个时辰是现代人的一个小时。

    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5至20分钟为好,但是凌家子弟人数较多,熙熙攘攘间,老道长就为我们预留了多一点的时间。

    话说回来,古时候没有钟表,古人就怎样获知时间的呢?

    先秦时候,有《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从这歌词中,看到那个时候的人们,生活虽原始简单,但内心满足。

    西周的时候,人们发明了圭表与日晷。但这两种测量时间的工具的缺点是:必须依靠阳光。

    圭表分为两个部分,垂直于地面的一个高高标杆或者石柱,叫“表”;正南正北平放在地面上的测量影子长度的刻板,叫“圭”。圭上带有刻度,叫“分”、“寸”;阳光照在表上,影子落在圭上。

    现代称作的钟表的“表”就是从这里来的;为人师表的“表”,也从“圭表”中延伸出来的。

    日晷的样子跟现代的钟表很相似,一个带有刻线的晷面,成一定角度,斜向天空,太阳自东往西,晷针的影子落在圆盘上,就是当时的时间。

    在现代的北京故宫太和殿前,就有一个日晷,象征皇帝拥有向天下万民授时的最高权力。

    古人常称时间为“一寸光阴”,寸来自圭表,光阴来自日晷。

    圭表和日晷太昂贵了,只有皇家和大富大贵人家才用得上;普通平民百姓,出行在外,看时间还是主要靠太阳和公鸡打鸣。

    靠太阳实在太被动了,人们在汉代时,研究出用水的漏刻。

    漏刻的“漏”是指“漏壶”,也就是有一个小洞的盛水的水壶;“刻”指的是“刻箭”,也就是带有刻度、类似尺子。

    漏刻制作相对容易,有钱人家都可以拥有。

    东汉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天仪,以水滴作为动力,齿轮转动,使浑天仪均匀围绕轴心转动,转动一圈就是一天。

    但是这个水运浑天仪,是一个庞然大物,除了官方,普通百姓根本不可能拥有。

    我现代时,曾专门到山西地质博物馆,看过跟东汉时的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浑天仪一比一的现代仿制件;据称真正的文物,是1437年明代按旧图所制的浑天仪,现实物存于紫金山天文台。

    不过,我在现代看到的浑天仪是用作测定星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的仪器。

    言归正传,“漏壶”摆脱了太阳,转而靠水滴,但是一不小心忘记了加水,又会导致时间乱了。

    “漏壶”虽然经济一些,但也是一个大型的器具,不方便出门携带。

    唐朝开始,为方便百姓们知道时间,就有了更夫一职。

    更夫查看时间的方法更有趣,是靠“燃香”!

    更夫是在天色入黑前上班,天色全暗下来后,更夫就开始上第一柱香,一柱香燃尽是半个时辰,又燃点第二柱香……

    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属于晚上的时间有五个时辰:从晚上七点至次日的凌晨六点前。

    半个时辰是现代人的一个小时,即古代属于晚上的时间是现代人的十个小时。

    更夫于入黑后开始燃点第一柱香,一柱香燃尽是半个时辰,在第四柱香正燃时,更夫就要出去打更。

    大约是现代时间的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五更过后,天色开始发亮,动物们陆续醒过来了,更夫打过五更就可以休息了。

    一个合格的更夫,必须在晚上不能打瞌睡,一睡过了续香时间,这晚的时间就乱套了!

    在现代时,我曾听奶奶讲过,解放前一般的乡村也是用更夫打更来获知时间的。

    你看呀,古代人一个晚上,睡一觉要被更夫的打更声唤醒几次!

    如果住在远离人烟的地方,当然没有更夫了,就只能靠看天色和听鸡鸣鸟叫了。

    从中可以看出来,古人对时间的观念并不似现代般清晰,甚至是模糊的。

    古人的时辰是怎样变成现代的小时?

    在明代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他是第一个人把钟表带进中国。

    利玛窦送给明王朝的时钟是大小两只,因为它是按时自动击打,被称为自鸣钟。

    西方一天24小时制,钟表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中国的一个时辰称作“大时”,而把西方的一个钟点的时间,称为“小时”。

    现代时,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逐渐消失,“小时”一直沿用。

    民国时期,手表是有钱人炫耀的东西,普通平民百姓还是没有能力购置的。

    手机出现后,钟表就不再受宠了。

    说着说着,我有点想念起现代的手机来了。

    从光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中国人很注重传统保留。

    例如在现代时,公历的年月日时通用,但是民间一直保留着中国的阴历(农历),中国人举凡重要礼仪,都是看阴历,而非公历。

    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先民的智慧,是我们为之骄傲的根本。风疏竹的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