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万历佑明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一章 斥责御史

第七十一章 斥责御史

    “何人可为帅?”

    当朱翊钧在文华殿,将陈璘的担忧,说给张居正听后。

    张居正也颇有所悟地,暗自念起朱翊钧刚才的,问话内容来。

    张居正不同于一般的中枢执政文臣,很重视帝国武备,也愿意给武官更大的权力,使武官又更大的发挥空间。

    所以,张居正听后道:“陛下,以臣之见,这个陈璘既然觉察到帝国当有帅才,那此人或可培养之。”

    朱翊钧点首:“朕也有此意,且意纳其言,设兵政院,为后备督抚进修之地,由老练边臣教之!”

    “另外,也定期从地方总兵中选优秀者,令其进兵政院进学,进而将来转文职,这样一来避其久无实升而懈怠,二来也能转升文职以间释其兵权,避免其可战家丁越来越多;三来也能发挥其实战之才以补士人多不知兵的弊病。”

    “本朝国初却有武将转文职之例,中山王便曾以武官转中书文职,而昔日宋时也有鄂王、蕲王等转枢密副使之例,陛下所言实为良策,臣遵旨照办。”

    “只是,恐令人士人不服,尤其是操帅权之文臣,认为自己寒窗苦读十余载又屡立军功,为何要与武人同有掌兵部权之机会?”

    “如此,可能会使最终从武举者,也皆是为了图仕途转文职之便才从武举,而非真是不善科举。”

    “而这样会使武举所选之人多为文才斐然者,而骑射不强者,盖因时下朝廷武选其实已重圣人学问之文试而对于骑射刀兵能合格即可,只是因文贵武轻,才使士子多不从武选而从文选着,然若打破文武之别,则必有畏惧文选中第之艰难者改从武选。”zWWx.org

    “如此,则文才不突出但骑射甚精之人,恐更难以中武举或武进士。”

    张居正回道。

    朱翊钧听后点首,他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

    无非就是大明科举其实一直很卷。

    尤其是文科举。

    因为文贵武轻,所以很多人选择文科举,以至于文科举其实失败者很多。

    一辈子考不起的更是占很大比例,只是说历史没有怎么记录失败者的故事而已。

    所以,才给人一种历史上的一个文人似乎考取功名很容易的感觉。

    事实上,有些省在整个明朝几百年的科举史里也就出过几个进士,而按照每省每届固定有几十个举人名额来算,可以说一些省份大部分举人最终都没能中进士。

    而现在,一旦打破武官转文官的界限,就会让不愿意去文科举卷里的许多士人,尤其是家境比较好有练武条件的士人直接转武科举,走捷径直接先参加武科举再从武职转文职。

    反正,他们作为家境不错的子弟也有关系,混军功从武转文也不难。

    只是这样的话,会让许多行伍出身的或中下层军户子弟更加难以通过武举被朝廷发现。

    毕竟武举一旦涌进来大多数士人,那就会抬高武举的文试录取门槛。

    事实上,华夏这片土地上的内卷严重一直是存在的现象。

    尤其是王朝中后期,历史上科举本来设有算学科、医科等专业性很强的科目以录取技术型官员,但后来之所以陆续取消,就是因为许多士人只是将报考这些科作为一种入仕捷径。

    许多考算学科、医科、律科的士子,一旦获得官位就把自己的专业抛到一边,认真钻营搞仕途去了。

    本来朝廷是想多几个技术型官僚,结果却多了不少都要竞争中枢和地方实权官的人,而所谓技术型官僚早就主动同化成没有任何技术积累的官僚了。

    要不然张居正也不会想到这点。

    “既如此,看来在让武转文之前,得让该武官也参加一次文会试才可,如此才能让人服气,也避免有企图走捷径之辈,要么从院试乡试考上来获取会试资格,要么就从边镇真刀真枪地拼杀出来以总兵身份获取会试资格。”

    朱翊钧说后问道:“这样,天下士人总能服气而不敢走捷径吧?”

    “陛下圣明!”

    “这样更利于小民子弟将来为陛下掌兵,但又不至于使从武之普通军户子弟断了将来不能为陛下帅臣的路。”

    张居正回道。

    “想来若武官至千户以上,也不至于再请不起文人教自己读书!”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后,便道:“那就以此拟诏,下发兵部!”

    “臣遵旨!”

    朱翊钧本来还想想说科举改制的事,但想想不能操之过急,理学还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得再等着社会生产关系乃至思想领域发生变化了再考虑改变科举内容比较好。

    “把朕的这套宋版《四书集注》赐给陈璘。他应该能明白朕的意思。”

    朱翊钧在回乾清宫就把自己的一套《四书集注》拿了出来,递给了当值的张宏。

    张宏忙拱手称是。

    而张居正在回内阁后,张四维则递来一道奏疏给张居正说:“叔大,这是令门生辽东巡按御史刘台急递进京的辽东捷报!”

    张居正听后拧起了眉头,道:“巡按御史无提督军务之权,亦无报军功之权,他这样做是置巡抚于何地,置朝廷制度于何地?”

    张四维见张居正这么说,不由得劝道:“或许只是报功心切,何况无论巡抚还是巡按皆为御史,上疏言事,也不算什么。叔大就别过于苛责了。”

    “这不是苛责不苛责的事!”

    “仆因为他考成不错,将他特提为巡按,去辽东以历边政,结果他身为御史,便自己先违制!这算什么道理,他今日能替巡抚报军功,他明日是不是能替巡抚调动兵马,后日是不是就敢代巡抚斩武臣?!”

    “这成什么道理!”

    张居正说后就回自己值房,立即写了一封斥责刘台的私信,倒也没有直接票拟将自己学生以乱制为由革职,只是在信中用词颇为严厉。

    张居正对自己的学生一向管教的严。

    要知道就是万历这个皇帝学生,他都督促的很紧,何况是没有君主这一层身份的其他学生。

    只是刘台并不领这位严师的情,在张居正指责他的私信一到辽东,他看了后就当场拍案而起,且又重新切齿念了起来:“身为巡按,首先乱制,将来因此出现国朝巡按掣肘巡抚指挥之权,而使战事大败,且国运受损,乃至亡国!尔承担得起这个坏制之责任吗?!”

    虽然张居正的担忧在大明后期也的确表现了出来,巡按御史这些言官掣肘督抚导致边事屡屡受影响在后面不是一次两次,大小御史官相互制约导致兵事日坏的现象也的确越来越重。

    但刘台在被张居正斥责后,不是赶紧认错,而是直接上了一道弹劾张居正的奏疏。

    一个多月后的万历四年正月二十三日。

    朱翊钧刚从京卫武学回来,张宏就疾步走了来,道:“皇爷!元辅张先生被自己门生刘台弹劾了!列举了元辅张先生数条乱祖宗制度、擅作威福的大罪!”

    朱翊钧听后沉下脸来,接着冷笑道:“朕早就说过,傅应祯不是最后一个,不杀人反对的只会越来越狠,看吧,这次直接是其门生揭自己老师的底了!”

    “去宣先生来!”枫渡清江的万历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