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广安元年,目标安南!
书迷正在阅读:修真界第一冤种、你是我的生生世世、炽夏不落、农门长姐之春色满园、把你藏进余生里、爽文女主的红包群[娱乐圈]、九阳仙凡传、坠入(校园1v1)、觉醒神级面具,我叫板全世界!、和全校师生一起莅临末世
景泰二十年,大明景泰帝朱祁钰禅位。 太子朱见济登基。 年号广安。 不过为了方便记录,广安年号春节后才会启用,当下依然用景泰二十年的年号。 大明新帝登基,景泰二十年的春节,万邦来朝。 京畿之繁华气象,已逾盛唐。 新年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广安帝朱见济亲自主持,太上皇朱祁钰终于能偷懒了,愉快的在后宫陪着杭皇后和吴太后晒太阳。 先是户部启奏,关于沿海海贸,出现哄抬物价的现象。 朱见济立即对刑部尚书董方下旨。 责令刑部迅速阻止人手,出台几个稳定市面的律法条例,加入大明律中,转念想了想,既然出现了,那就一并解决了。 对董方道:“下午时分,董尚书和刑部左右侍郎来一趟文华殿,关于扩大大明律内容的事情,朕有诸多细节要和你等商讨。” 刑部三巨头立即领旨。 接着是农部尚书林聪上奏,主要是阐述总结去年番薯、占城稻推广种植的情况,并对今年农作物培养研发、推广种植做出展望。 朱见济听得频频点头。 农部的农科院还是很给力,番薯和占城稻的种植方法已经完全掌握。 占城稻在江南的推广很见成效。 如今江南地区几乎全是可以二季收获的占城稻——口味好不好是一回事,至少有吃的。 根据各地土壤气候,安徽、河北、福建、河南、山东、四川等地,成了番薯的主要种植区,产量也在逐步攀升。 仅是番薯就能解决全国的粮食问题—— 目前大明人口增长很快。 但只是相对的快。 实际上年前的时候,朱见济看了户部的报表,人口增长速度远远没达到他的预期,目前也才一千五百万户多一点,人口刚好一亿。 朱见济不满意。 但其实朝野振奋得很——大明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口破万万。 须知景泰初年,人口只有1000万户,7000万人而已。 这还是仁宣之治休养生息了。 否则永乐末年,人口还只有800多万户。 但朱见济其实很无奈。 这点人口…… 干不了大事。 须知明朝人口的巅峰在万历时期,约一亿三千万到一亿五千万之间,景泰二十年,大明埋头发展,结果人口才增长了三千来万。 也行,稳妥一点,否则一下子暴增到一两亿,国内生存矛盾激化,容易暴乱。 对林聪交待了几点。 番薯种植可以继续加大力度推广,并且积极和海贸的船队沟通,让他们从外邦带回更多的农作物,然后由农科院试种。 能推广的就推广,不能推广的就毁尸灭迹。 朱见济也怕出现外来物种的入侵。 户部、农部上奏完后,是礼部。 关于春节期间入京觐见的藩王们,该怎么打发他们回去,请朱见济圣裁——其实大部分藩王在京畿呆了很久了。 从泰山封禅后,这些藩王就来到京畿。 禅位、登基后,又去了一趟泰山封禅。 再看时间…… 春节了。 索性大家一起上奏,请求新帝允许他们在春节给新帝贺岁之后再回藩地。 朱见济一一允了。 郡王归藩制后,大明的藩王已经折腾不起浪花了。 就是宁王一脉也被削得面目全非。 不过礼部陆瑜上奏时,顺带说了一句福王朱见津是否需要去就藩,这是个敏感话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因为朱见济迟早要动土地兼并的问题,和地主权贵集团之间可能会有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帝很可能不会把朱见津放出去。 结果却让人意外。 朱见济下旨礼部如何安排藩王各自归藩的事情后,又说了句:“福王朱见津已十岁有余,身为大明王孙,应为大明风险,可早些到地放学习历练,就藩罢福州罢。不过真体恤他和太上皇的父子之情,允许每年入京两次。” 开海之后,福州可是个丰腴之地。 但有卵用。 郡王归藩制,不仅仅是郡王的问题,还牵扯到藩王封地赋税的改革,也就是说,福州那边再有钱,朱见津也收不到几个。 都得充盈国库。 可以这么说,如今的藩王,只能靠天子赏赐的良田过日子。 地方赋税……他们根本触及不到。 当然,朱见济不会这么放心让朱见津去就藩,毕竟现在的朱见津是整个大明天下唯一可以威胁到他皇位的人。 下完朱见津就藩的圣旨后,朱见济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锦衣卫指挥使刘敬。 刘敬秒懂。 立即出列上奏,说自开海以后,福建等地沿海港口发展人数,人口聚集,尤其福州、泉州等地,更是可媲美两京,锦衣卫在这两地的人手捉襟见肘。 希望增设卫所。 朱见济笑道:“准了。” 就是得让福建那边的锦衣卫把朱见津盯死了——哪怕因为动土地兼并问题,地主权贵集团想把朱见津拱出来当枪,那也不会给他们机会! 当然,按照朱见济的规划,在他土改之前,地主和权贵集团应该已经走在资本化道路上。 赚钱的方式多种多样。 不会为了土地而和皇权死磕。 吏部尚书白圭又启奏,关于景泰二十年秋闱之后的一些进士的考核,已经地方官员的补缺,这些官员除拜问题,朱见济其实不太想操心。 但为了避免党争的出现,又不得不操心。 毕竟今天老朱不在。 所以在略一思忖了去年秋闱的主考官员是哪些人后,很快把这些官员除拜问题定夺下来,一句话,这些地方补缺,绝对要杜绝党争的出现。 异地用官、异派用官必须贯彻到底。 吏部上奏完后是工部。 不过工部尚书杭敏刚出列,朱见济就挥手,“杭尚书稍后到文华殿议事。” 工部的事情太多。 而且繁琐。 都是工业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事情,这要是在大朝会上讨论,不到晌午之后别想下朝。 朱见济看向于谦,“于少保,兵部有事否?” 于谦出列,道:“按照年前陛下的交代,团营已经彻底改制,十个大营共计七万余人,编入幼军之中,幼军是否需要更名,还请陛下圣裁。” 团营本来有十万人。 但这些年朱见济断断续续从团营要人编入幼军,加上还有一些空缺,所以只有七万余人。 而且团营早已不是土木堡之变后的团营。 毕竟过了二十年。 人员迭代了。 朱见济道:“幼军是朕主东宫时的亲军,现在朕章国,幼军自然要更名,此事朕思忖几日再行定夺,兵部那边,可以准备一下安南方面的堪舆图,户部那边,清点国库,做好准备。” 这话一出,满堂振奋。 安南的堪舆图? 陛下终于要对安南用兵了! /129/129582/3220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