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寒窑仙赋在线阅读 - 第108章 长孙无垢,病逝惋惜

第108章 长孙无垢,病逝惋惜

    ——书接上回——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未有问而不告,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流辈甚称其贤。

    “观音俾,阴姬留下的《送东阳马生序》不错!”李世民读完以后,对着身边的皇后说道。

    “父皇,老师这首《送东阳马生序》表明“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从师求教道路之辛苦,略无幕艳意也!”李明达说完以后,对着长孙皇后说道:“母后,吾想老师了!”

    “二郎!”长孙皇后不由责怪的看着自己的丈夫李世民。

    “这……”李世民顿时有点尴尬,急忙起身拿起一张纸张说道:“这首《行香子》也不错!”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汝觉得如何?皇后!?”李世民见半天没有人回答,看了看女儿李明达,小声叫喊:“观音俾?”

    李明达跳下凳子,跑向长孙皇后,片刻传来尖叫声:“父皇,母后晕倒了!”

    “什么?”

    长孙皇后早年罹患并时常发作的气疾,长孙皇后渐渐病重,李承乾忧心之下便请求大赦囚徒并度人入道,以期冀蒙福佑,却被长孙皇后断然拒绝。

    李承乾于是不敢将请求大赦一事上奏,只告诉了自己的太子詹事房玄龄,朝臣闻之纷纷恳请大赦。虽然长孙皇后最终还是拒绝了大赦一事。

    不久长孙皇后病势加重,药石皆不见效,李世民火速全国找寻阴丽华回长安,可惜无果李世民一夜白头,长孙皇后病逝!

    历史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第一位一字本谥加一字从夫谥的自光烈皇后阴丽华起(光武帝先去世)儿子汉明帝刘庄时期永平年上谥,根据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在古人看来,只有当单谥不足以道尽逝者的美好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

    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对她思念无法停止,为了缓解思忆之苦,便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妻子的陵墓,还让大臣陪同悼念。

    一次李世民让魏徵陪同,并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征装作没看见,李世民顿时着急问道,怎么会没看见,那是昭陵啊!

    魏徵闻言回答说:“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啊!”

    李世民听后明白魏徵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

    尽管李世民这样追思妻子的行为是违背礼教传统的,却是一个天子的真情流露,可惜在没有像魏徵这样的人怼自己了,李世民一下感觉自己就成了孤家寡人。

    在长孙皇后去世的第三年,九月二十八日,长乐公主李丽质因病去世,比历史上的享年二十三岁,提前了五年,李丽质十一月七日,陪葬昭陵。

    此时大唐朝中,有人开始不安分,自古以来,帝王最忌讳的就是带兵的将领和其他人走得过近,这个“其他人”,就包括其他文臣和其他皇子在内。

    新年过后,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秦琼病死,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用以彰显秦琼的战功,在第二年秦琼改封为胡国公。

    在秦琼死后不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任侠仗义,矫捷勇武。初仕隋朝,起家左千牛备身,保护元德太子,迎娶唐国公李渊之女平阳公主。晋阳起兵后,领马军总管,册封右光禄大夫、临汾郡公的柴绍字嗣昌去世,柴绍屡次大破突厥,追赠荆州都督,谥号为襄。

    在柴绍死后第二天,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李韵(唐书小说里面叫做李秀骊),也跟着柴绍而去,平阳公主李韵才识胆略过人,早年嫁给千牛备身柴绍。大业末年,为了策应晋阳起兵,聚拢关中豪杰,发动司竹起兵,统领『娘子军』建功立业,挑选精兵与李世民会师于渭河北岸,共同攻破长安。唐朝建立后,册封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李韵谥号为昭,是唐朝第一位死后赐予谥号的公主,也是华-夏史上唯一一个采用军礼殡葬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秦琼秦叔宝,初仕隋朝,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

    后来,投奔瓦岗起义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投靠郑国王世充。

    因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渊、李世民父子。

    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浑身伤病,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终于病重无法治愈。

    不久虞世南(字伯施),这位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封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时称“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虞世南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进入凌烟阁受后人膜拜。

    身边的人接连离开,让李世民老了许多,在也不是当年反隋建唐的追凤少年!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的几个儿子开始不安分了其中李泰和文臣来往密切,李世民可以不管,但是他和那些带兵的将领结交,李世民心里就不舒服了。

    这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而是李世民作为一个帝王的危机感,这是他的本能!

    侯君集是李世民一手提拔的,经过了大唐和突厥之战还有吐浑谷之战,他的官位一直就往上窜,短短几年就做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可谓是位高权重。

    李世民一直都知道侯君集是有野心的,若不是这样李世民也不会提拔他,自从发现他和李泰走得很近之后,李世民虽然感到心里不舒服,但也没什么动作。

    李世民就下了一道密旨,把侯君集调去安北都护府守边城去了,此时一个叫作称心姿容,善歌舞,比女人还妖艳的突厥男人被人安排出现在太子,太子妃苏婉发现李承乾越来越变态了,天天祈祷离开东宫,李承乾天天和称心行苟且之事,李世民得知大怒,将称心杀死。

    李承乾非常伤心,在宫中为自己死去的男宠立室,让宫人日夜祭奠。

    李承乾在宫中为称心树冢立碑,并赠予官职,并经常为称心而哭泣流泪。

    但是李承乾不知道的称心乱唐的开始了,而李承乾与李世民之间的隔阂更深了。

    不久李承乾私引突厥群竖入宫,再次惹来于志宁的上书。

    虽然李承乾因为害怕父亲知晓而只敢偷偷地暗着来,然而世上并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己的儿子究竟在做些什么,唐太宗李世民心里自然一清二楚。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让李百药等人侍讲于弘教殿,并嘱咐杜正伦要时时规劝太子注意言行。

    结果杜正伦在几次规劝无效后,便把李世民的话告诉了李承乾,李承乾一怒之下抗表闻奏,唐太宗李世民对此十分不满。

    第二年由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干脆下诏取消了太子出用库物的限制。

    唐太宗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李承乾对屡屡劝谏他的张玄素等人意欲痛下杀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既李孝恭突然暴病身亡后,这位擒获名将屈突通,从平洛阳王世充,迁秦王府右二护军,拒绝隐太子李建成的引诱。

    参加玄武门之变,拥戴秦王李世民即位,段雄字志玄,病逝,李世民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忠壮,陪葬于昭陵。

    接着是魏徵,字玄成,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不得重用。

    武德元年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勣。

    授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

    贞观元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

    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迁侍中,册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

    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的魏徵去世,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

    魏徵死后,称心乱唐的计划也被有人推倒了最后一步,虽然唐太宗李世民并无易储的想法,然而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

    唐太宗心痛无奈之下,只得将其幽禁别室,又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勣、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参鞫之,事皆明验。

    李承乾逼宫谋反固然大错特错,但唐太宗李世民终究还是爱着这个儿子,实在忍不下心来杀了他,关于皇子谋反一事该如何处理根本就无需商讨,按律当诛。

    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是保住了爱子的一条性命,唐太宗深知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于是果断立了年幼却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而李治秘密的在年底暗杀了李承乾。

    李承乾卒于黔州唐太宗李世民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诗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此之谓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