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开局我成为大宗师在线阅读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汉王国七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汉王国七

    魏阳和南廷锐这两个人的死并没有在辽州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响,毕竟两人都离得北方三州有点远,北方三州的民众很少听说过他们俩的名字,更不用说了解他们了,对于现在北方三州的民众来说,把粮食安全顺利地收进自家的屋里才是第一大事,第二大事就是北方实质上的霸主叶桓对外公布建国称王的日期和流程,这件事对整个天下才是大事件。

    不过天下早就有叶桓要建国称王的传闻,所以江湖武林中那些最喜欢吃瓜看戏的底层武者都一窝蜂地朝着辽州涌去,对于他们来说,最北方的辽州各种传闻是听到了,但是很少有人专门不远千里到辽州实地看看,这次叶桓的建国称王大典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次亲眼看看辽州的最好机会。

    这次辽州的大典可以说是对全天下的一次很好宣传,毕竟百闻不如一见,只要这些吃瓜武者把在北方三州的所见所闻传播出去,那么整个天下的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辽州那种世外桃源和很多惠民的政策很假,不管是对吸引一些底层民众还是一些人才都是一个极大的好处。

    为了这次的建国称王大典,整个北方三州的各级衙门都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而且因为要对外展现军队的风姿,叶桓下令各个兵种都要抽出一个大队的人数参加阅兵,这些参加阅兵的将士们从彻底占领丰州和泰州后就开始了阅兵仪式的培训工作,他们要向所有来辽州参加大典的其他势力使者团、吃瓜武者和北方三州的民众代表们展现辽州军的威武雄壮。

    对于一个古代王朝来说,虽然还只是建立一个王国,不是帝国,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确立行政体制和国名,没错,国名对于一个新生的王朝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葛明志他们这些寒门派系官员根据叶桓是在辽州发家的,并且按照原北汉帝国皇帝李剑颁发给叶桓的圣旨,叶桓应该称作辽王,那么辽州因为地处北方,所以新生的国家应该叫做北辽王国,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不过曹明、刘莽和张权这些世家派系的官员不同意这个说法,他们觉得主公叶桓建立的王国应该叫做大汉王国,毕竟主公接受了李浩这个原北汉帝国皇子手中的北汉帝国传国玉玺,那么这就代表着叶桓是继承了北汉帝国,而且叶桓还娶了北汉皇室成员李云澜为正妻,所以叶桓应该为大汉王国的大王。

    说实话,比起北辽王国这个国名来,叶桓更加喜欢大汉王国这个名称,毕竟辽这个国名有点像自己前世的一个古代异族建立的政权,他不是很喜欢,还是汉这个字比较好。

    既然叶桓自己喜欢大汉王国这个名称,葛明志他们自然不会违背主公叶桓的意志,于是,建立的新王朝名称就是大汉王国,从名称上来看算是北汉帝国的继承者了。

    世家派系的官员们自然很高兴叶桓的选择,当然,他们高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北汉帝国还有什么留恋,而是因为他们把世家门阀的未来压在了李云澜生的儿子叶乾坤身上,要知道叶乾坤身体里可是流着北汉帝国皇室血脉,在那些世家派系的官员看来,他就是天然要站在他们这一边的,那么只要未来叶乾坤顺利地接过叶桓的位子,那么世家门阀就能重新得到重用,重新起航,重新恢复原来的地位。

    对于那些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们的长远打算,叶桓怎么可能收不到一点消息了?他早就知道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们做出的长远打算,只是叶桓肯定不可能允许自己建立的王朝最后又变成了世家门阀统治,皇帝只是他们推在台上为他们牟利的工具,这怎么可能呢?只能说那些人想多了,叶桓早就有对付他们的最佳工具,那就是前世古代社会的科举制,不过这个还不急,要推广科举制需要一点时间,只有等北方三州之地的寒门读书人多了后,叶桓才会推出科举制度,到那时世家门阀才会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想要控制和统治一切的时代早就是过去式了。

    既然已经决定了国名,对于大汉王国要使用哪种行政体制这件事,葛明志他们都很自觉地没有去过多参与,最多就是主公叶桓询问一些东西时他们会尽力回答他的疑问,毕竟到底是沿用现在辽州体制,还是按照原来的北汉帝国内阁六部制来作为大汉王国的行政体制,这件事只能由叶桓这个主公独断乾坤了。

    叶桓怎么说前世也是一个大学生,对于前世的古代封建王朝实行的一些行政体制还是知道一些的,再结合一下这个世界历代王朝实行的行政体制,他花费了大量精力总结出了一个新的适合大汉王国的行政制度。

    这个适合大汉王国的新的行政体制被叶桓称之为内阁六部制,军政分离制。

    朝廷中央实行的是内阁六部制,内阁设立一个首相总领政务,两个副首相辅助首相,六部有吏部、户部、刑部、兵部、工部和礼部这六大最重要的部门,六部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尚书,品级是一品,副手叫做侍郎,从二品,以此类推。

    好看的言情

    六部每部又管辖若干个行政机构,虽然这些六部下面的所属机构名称和作用都各有不同,但是都是同一平级的,具体的各个行政机构和作用如下:

    吏部:吏部、司封、司勋、考功

    吏部司,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假告身、假使

    司封司,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

    司勋司,掌官吏勋级。

    考功司,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若官员死亡后,史官要为其立传,太常要议谥,若要铭于碑者,则会同百官议其宜记述的事迹上报,然后考功郎中通报其家属。

    户部:民政局、度支、金部、仓部、中央银行

    民政局,掌户口、土地、赋役、贡献、蠲免、优复、婚姻、继嗣之事。

    度支司,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涂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与中书门下省议定上奏。

    金部司,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管理两京市、宫市等交易之事,并供给宫人、王妃、官员奴婢衣服。

    仓部司,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食禀之事。

    中央银行,掌朝廷的金银铜币的铸造,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国家的经济政策研究等。

    礼部:礼部、祠部、主客、膳部、宣传

    礼部司,掌礼乐、学校、衣冠、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铺设,及百官、宫人丧葬赠赙之数。

    祠部司,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膳部司,掌陵庙之牲豆酒膳。

    主客郎司,掌诸蕃朝谨之事。

    宣传司,掌朝廷报社,宣称诸事等。

    兵部:兵部、职方、驾部、库部

    兵部司,兵部郎中一人判帐及武官阶品、卫府众寡、校考、给告身诸事;一人判簿籍及军戎调遣之名数。员外郎一人掌贡举、杂请,一人判南曹,岁选解状。

    职方司,掌地图、城隍、镇戎,烽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凡蕃客至,鸿胪寺先询问其国山川、风土,然后制成地图上奏,并送副图于职方司,殊俗入朝,则图其容状及衣服样式通达于上;

    驾部司,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

    库部司,掌兵器、卤簿仪仗。

    刑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

    刑部司,掌律法,按覆大理寺及天下上奏诸案件。

    都官司,管理俘虏,奴隶的簿录,给以衣粮医药,并审理其诉讼事件。

    比部司,负责通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勋赐缺乏物资,以及军用物资、器械等事。

    司门郎中、员外郎,管理门禁关卡出入登记,以及各地上缴失物的处理。

    工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铸造

    工部司,掌城池之工役程式,为尚书、侍郎之助手。

    屯田司,掌天下屯田及在京文武官员之职田、诸司官署公田的配给。

    虞部司,掌苑囿、山泽草木以及百官蕃客菜蔬薪炭的供给和畋猎之事。

    水部司,管理河流过渡、船舻、沟渠桥梁、堤堰、沟洫的修缮沟通,以及渔捕、漕运诸事。

    铸造司,掌铸造兵器、研制新式武器机构等。

    其中一些部门叶桓没有按照这个古代的行政制度习惯来设立,像是户部里面应该有一个户部司的,被他改成了民政局,还有就是户部里面新设立了一个中央银行,加强对货币的管理。

    除了内阁六部外,大汉王国中枢还有五监九寺,五监包括由原来的辽州书院变国子监、少府监、匠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九寺有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司农寺、太府寺和鸿胪寺组成。

    叶桓把监督司取消,改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地方先设四道巡按御史和各州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

    还有比较独立的部门,像是直接受叶桓这个大王管理的军情司和青衣卫这两个情报组织,他们的职能不变,不过在行政等级上低六部一级,当然,六部一品尚书也不能插手这两个特殊部门。

    内务部,管理已经把大秦改名为大汉的商会,还有王府的一切产业,相当于是叶桓这个大王的私人财产,或者说是王室的独立财产,管辖王府的一切开支和采购。

    其实一开始叶桓不想设立这么多的部门,毕竟他现在只是占领北方三州之地加上一块面积还可以的草原之地,人口三千多万,不过他最后想一想还是按照帝国的标准来建立行政制度,至于一些机构部门可以精简一下人员就可以,不至于造成机构和人员的臃肿。

    /78/78904/29677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