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在线阅读 - 第380节

第380节

    太平这才往下解释去:在礼法中,认定父为‘至尊’,而母亲,只是‘私尊’。因此,在服丧的时候,就要加以区分。父亲过世,就要服最重的斩衰,如果母亲过世的话,只能服次一等的齐衰。

    这里所谓的斩衰、齐衰是指丧仪上穿的衣服程度不同:简单通俗来讲,就是斩衰时候穿的粗麻衣服,布边都得是毛毛糙糙没修理过的,这才能显得最悲痛;而齐衰的齐,就是指粗麻衣服的边儿修过了,是齐的,以此为区别。

    “二哥你也没全记错。”

    “有一种情况下,确实是为母服齐衰三年。”

    听到妹妹这一句的李显,还有点骄傲:他就说嘛,他是记不全这些罗里吧嗦分的甚细的礼法,不过虽然没有全对,但也没有全错啊!

    太平竖起了两根手指头:“如果父亲已经过世,那么可以为母亲服齐衰三年。”

    “但如果父亲在的情况下,母亲过世,‘私尊’就要让位于‘至尊’。为母亲服的丧期,就只能屈抑为一年。”

    “而如今母后的诏书,要改的就是这一条:子女为母亲,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该是三年,与礼敬父亲一样。”

    太平讲完后,对曜初道:“姐姐,我说的对吗?”

    曜初点头:“令月解释的很对。”然后又问起两个弟弟,对这道诏令还有旁的疑惑吗?

    李显属于是刚弄清楚概念,并且在他脑海里,始终觉得这些很枯燥无聊。完全不明白,也不想弄明白,为什么为了日期和几个字,朝臣们就能抠字眼成那样,他只是无所谓道:“都行吧。”

    李旦虽然年纪小一些,但学问倒是更好一点,从他诸位师傅素日的讲课中,就能感觉到他们对于礼法的推崇。因而李旦问道:“姐姐,朝堂上是不是会为了这件事吵嚷?”

    曜初颔首:“是的。”

    她看向殿外天光,现在,朝堂之上应该就已经庭辩起来了。

    “礼法之事,向来众说纷纭,不管是教导你们的先生,还是身边熟悉的侍臣,不管旁人与你们说什么,听起来多么有道理——但如果最终是要你们上书父皇母后,就此事劝阻,你们都不要听之行之。”

    “若实在被人‘劝’的有疑惑不解……父皇养病,母后无暇,你们随时可以来寻我。”

    听长姐语气郑重,自李显起,三人都不再坐着,皆起身应道:“是。”

    李显李旦各自回去后,太平并没有走。

    她只是托腮坐回去,看起来难得有些没精神。

    曜初少见妹妹无精打采,很是心疼,就让宫人上了太平最喜欢的夏日点心酥山来——外面淋着牛乳、酥油的冰制甜点,姜沃第一回 见时就感慨过,原来大唐已经有了冰激凌和冰沙。

    因是冰物,为了公主的身体,一般乳娘都是不敢给吃的。

    曜初也只让人端了小小一盏给妹妹,然而太平接过来,却没有如以往一般高兴起来。

    她闷闷吃了两口,忽然把银勺子往冰上用力一戳,问道:“姐姐,我也有个问题:既然都改成同服三年丧期了,母后为什么不干脆把齐衰直接改成斩衰呢?《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难道不该等同服丧吗?”

    因屋内只有姊妹俩,太平说话便无所顾忌了,直接道:“譬如姐姐和我,将来若是有了孩子——孩子是自己生的,甚至连孩子的爵位,都是因‘公主之子’才得了的,那难道百年后,竟是为驸马服斩衰,倒是为咱们服次一等的齐衰?”

    曜初坐在妹妹身旁,一时不语:为什么不直接改成斩衰?当然是因为,那还是不能够的。就像是在荆棘中劈出道路,不可能一开始就是通天大道,只能先是一条小路。

    而……

    曜初忽然想起姨母的话:“走的人多了,就成了大路了。”得先让人知道,这条路可以走,原来不是绝境。

    于是曜初伸手揽住妹妹,轻声安慰觉得不公不忿的妹妹:“没关系的,令月,慢慢来。”

    她看向外面:“你要知道,这一次朝堂之上论三年齐衰,是一次决然不同的开端。”

    自周代成《仪礼·丧服》至今,历朝历代皆有大儒为此注释,为礼法增添一层一层的光环,而此五服为礼所至重,从未变过!

    故而曜初知道:母后所行之事,是‘古今更变之尤大者’![2]

    将从这里开始,作为摄政者,母后正式在以权力,挑战礼制原则和朝臣们用以攻讦她的伦理秩序。

    “战者非兵……”

    “姐姐?”太平听到姐姐忽然自言自语了一句话,不由抬头问道。

    曜初回神:“没事,我就是想起了姨母家中的一幅字。”

    **

    而此时,姜沃的想法正好与曜初相反:如今朝堂上庭辩成这样,不少朝臣看起来都要撸袖子干架了,还是挺像战兵的。

    不知是热的还是愤怒,好多朝臣都满面赤红。

    此诏一下,当即有礼官站出来道:“《丧服四制》有云:‘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尊,故父在为母服周者,避二尊也。”[1]

    “臣奏请天后务详明正礼!”

    “此等礼法如何改得?”

    话音刚落,便见丹陛之下的座椅上,有紫袍金带身影站出来。

    “天后,臣有一言。”

    姜沃手持笏板,向丹陛之上请命。

    天后颔首:“姜相为中书令,按制‘佐天子而执大政’,掌制诏宣敕,可尽言之。”

    姜沃方才就已经整理过腹稿了,此时得了天后这句话,对着丹陛之上一礼。

    然后转身,面对满朝文武。

    紫色袍袖,与手中玉质笏板,在空中划出一道有些凌厉的弧线。

    “如何改不得?”

    “礼法不是天降,更非地生。”姜沃今日是做足了功课来的,说的,也是她多年来,一直想说的话。

    这些年,她在朝上看过多少次媚娘为礼法所谏,也有多少次,自己被礼法所困?

    为什么改不得?

    “今日诸公所争论的丧服之事,说的铿锵有力道周礼不可改。”

    “然而古之周礼到底为何,今人皆已无法分明!”

    “只说三年丧期,到底何为三年?就众说纷纭。”

    “东汉郑玄道周礼三年为二十七月,王肃却以为是二十五月。”

    各个口口声声说尊古礼,然古礼为何,连古人都不确定。

    “连孔门圣训,子思、子游、子夏尚且为齐衰之制而争论不休。”她认真请教提出异议的礼官们:“那诸位何来的这般言之凿凿啊?”

    “况且,古随今变。”

    “自周朝至今,所改之制何其之多?”

    “周朝墨、劓、宫、刖,如今刑法已然改之不用。”

    “周朝冠冕衣裘,乘车而战,如今战事已然改之不用。”

    “周朝为官三老五更,父死子及,如今朝堂已然改之不用。”

    姜沃还加了一句:“甚至若按照周朝礼仪,五十则不仕,朝上诸公也要遵守吗?”

    那朝上多少人,都做不成官了?他们舍得吗?

    不过,她话音刚落,就见王神玉忽然眸光一亮。

    姜沃:……

    好在这样的场合,王神玉忍住了对于他关心话题的询问。

    姜沃得以继续道:“凡此种种,不可计数!那为何,偏偏是丧仪的礼法,改不得?”

    朝上一时安静如许。

    反对的礼官,俱在拼命绞尽脑汁想如何反驳姜相的话。

    同时有不少朝臣开始疑惑,为何其余宰相们,都安静的像是今日没上朝?

    *

    宰相们为什么不说话?

    因在座的五位宰相,于大朝会前夕,都是面过圣的。

    其实就算不面圣,他们也心如明镜:天后能下这样一道诏书,与皇帝必然是有政治默契。

    这不光是天后抬己之尊,也是皇帝在加重天后摄政的分量。

    缘故嘛……

    几位宰相不约而同想起了太子在礼部的行事。

    怎么说呢,他们都自问尽忠于国,为了大唐甚至不怕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王神玉除外),但问题是,得有机会能干事啊!

    只是一件事关公主的礼法事,太子就交给诸礼官,你们议一议吧。

    若是旁事儿呢?诸如刘仁轨这种行事不留情面的硬核狠人,就不得不想一想了:他这样雷厉风行整饬府兵事,若是没有一个坚决信重维护他,说‘一任委于刘相’的上位者,他能干下去吗?

    而亲手挑了‘劝农使’,这三年来深入参与‘检田括户’事的裴行俭,心里也很明白:要没有强硬的诏令,靠群臣议,绝不可能行此事。难道指望人家同意自己挥刀砍向自己?

    剩下的两位宰相更不必说:辛侍中眼里只有大唐的国库,王神玉心中,只有‘在其位不得不谋其政’的苦楚,和盼望退休的炽热之心……

    因而整场庭辩,宰相们都持中不言。

    直到……有人不怕死的主动点了刘仁轨的名。

    “当年刘相曾谏言天后,‘勿重蹈吕氏禄、产贻祸于汉朝之覆辙’,臣等皆以为然。”

    “今日天后薄言礼教,何以垂范天下人,垂范于后世?实应如刘相所言,防微杜渐,以吕氏为戒。”

    忽然被点名的刘仁轨:……我只是暴躁,又不是傻子!我已经为这个话后悔过了好吗?

    偏生还有人追着他问:“今日事,刘相以为如何?”

    这给刘仁轨烦的,原本他只是沉默不语,被人拉出来顶雷后直接道:“臣觉得姜相说的有理。”

    不少对他抱有殷切期待的朝臣:……

    怎么回事啊!你不是当年拿‘吕后’谏天后的正直刘相了!

    **

    这一日的庭辩,临近黄昏才结束。

    夏日的夕阳,是一种耀目的金色。

    天后于丹陛之上起身,为今日的庭辩做总结发言:

    “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生,非母不育。”*

    从天后开始说话起,姜沃立刻转身,从面对朝臣变成面对天后。而原本坐着的人,不管是太子还是宰相,都随着天后的起身而集体肃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