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百年大计
眼前的这个工棚已经从古典风过渡到了纯粹的工业风,主体都是用钢材搭建而成,因此工棚的挑高极高,单根横梁的横跨也是极大。 所以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空间无比巨大。 一头巨大的“怪兽”就横亘在巨大的工棚之内。 一眼看过去,只见这头怪兽充满了浓郁的赛博朋客风,因为各种管道、法兰、阀门基本全都暴露在外面,没有任何的装饰加以遮掩。 不过倒是刷上了油漆,而且刷的朱红色。 整体形状跟崇祯手绘的机车头也没有太大差别。 工棚虽然大,但是横亘其内的火车头却也丝毫不见小。 翁之礼走到火车头前,一脸得意的说道:“圣上,还有诸位大人,咱们大明火车厂所打造的这个火车头,长5丈,宽1丈,高9尺,重约30万斤。” 听说火车头重30万斤,在场的几十个文官武臣顿时发出一片惊叹。 有个侍郎更是忍不住问翁之礼:“翁掌柜,这么重的铁家伙真的可以跑起来?蒸汽机似乎也没有那么大的马力吧?” 马力这个功率单位还是被引入。 1马力等于1秒内将150斤重物提升1米。 “完全没问题。”翁之礼笑着说,“咱们的这个火车头用的蒸汽机,跟周瑜号使用的是同一个规格的蒸汽机,功率3000马力。” 3000马力的蒸汽机是目前功率最大的。 所以说这话的时候,翁之礼显得信心十足。 翁之礼的信心并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基于事实。 因为火车厂早就在之前试车了多次,完全可以跑起来。 不光火车头可以跑起来,就是拖拽多节满载石头的火车皮也完全没有问题,火车的运输能力真有圣上说的那么夸张! “那还等什么,赶紧的开始吧。” 说完,崇祯就率先登上了火车头。 “圣上……”张慎行原本还想阻止,心说这玩意到底靠不靠谱谁也说不好,圣上您是万金之躯暂时就先不要上去了,可是还没等到他说话,崇祯就已经抬腿上了火车,张慎行便也只好跟着其他官员跟了上去。 不过火车头的驾驶室根本装不下那么多的官员。 看到后面的官员还要往火车头上挤,翁之礼赶紧制止:“列位,列位大人,火车头上根本坐不下那么多人,不过没关系,我们还准备了一节车厢,车厢里有大量座位,足以容纳列位大人就座,列位大人请这边来。” 后面的官员这才发现后面的轨道上还停放了一节车厢。 当下六部尚书以下官员以及内务府各科的都给事中就上了后面的这节车厢,车厢里居然还有一排排的长椅,足可以坐下上百人。 文官武臣们一边落座一边啧啧称奇。 有些官员更把脑袋探出车窗往外看。 得益于崇祯这个穿越者,华夏的火车就没有重复另一个世界的老路,把最开始的火车设计成为马车的样子,而是上来就是火车该有的样子。 翁之礼顾不上招待这些官员,又回到了火车头。 火车头上的人员就要少得多,除了崇祯、朱慈烺父子,就只内阁的四位辅弼还有内务府主事马鸣騄等七人。 向崇祯见过礼,翁之礼又道:“开车!” 火车头后部的两个工人立刻将锅炉门开到最大,再一铲一铲往里送无烟煤,锅炉里的炉火很快烧到了最旺。 另一个工人则用力打开阀门。 伴随着“嗤”一声放气声响,车头开始动起来。 四位阁老便纷纷惊呼了起来,六七十岁的人了,此刻却表现得像个小孩子,完全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惊到了。 “老天爷,真的能跑!” “此物真奇哉,烧煤就能跑!” “慢是慢了点,但是能动起来就好。” “首揆说的是,只要能动起来,速度可以想办法慢慢的提上去。” 尽管十分吃惊,不过几位阁老还是自恃身份,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毕竟是领导嘛,不管懂或不懂,总得提出点改进意见,不然体现不出水平。 崇祯听了却差点笑出声,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当火车头完全跑起来后几位阁老会有什么样的表情?老花镜掉地上? 话说,四位阁老好像没有戴老花镜? 这时候刘理顺忽然轻咦了一声问道:“咦,怎么往后开?” 翁之礼笑着说:“刘阁老容禀,得先跟后面的车厢连上,要不然就把车厢里的列位大人给落下了,呵呵呵。” “哦,哦哦哦。”刘理顺忙不迭点头,“有理,甚是有理。” 几人说话之间,火车头已经顺着铁轨往后滑行了数十步,然后听到嗒的一声,车头和车厢就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到了一起。 因为有崇祯这穿越者在,车厢连接也直接用上詹氏挂钩。 当然,崇祯只是画了一个草图,但许多事有灵感就足够。 大明的能工巧匠其实不在少数,只要你能提供加工草图,就都能给你造出来。 有了崇祯绘制的草图,翁之礼带着火车厂的几个老工匠,只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将具体的结构给琢磨出来,所以,现在这个叫翁氏挂钩。 只是轻轻一碰,车厢就通过翁氏挂钩牢牢连住了火车头。 在得知了这一点之后,四位阁老和马鸣騄再次啧啧称奇。 此物属实神奇,只要轻轻一撞居然就能钩住,属实方便。 崇祯却已经通过走道,来到了火车头的后门,正好看到工人打开了车厢前门,然后一眼就看到坐在车厢内的群臣。 “嘿,圣上!”群臣纷纷起身涌到车厢的前门。 火车厂的工人却已经在翁氏挂钩上面垫上木板,又在车厢与车头间拉上多条铁链,很快就搭好了过道桥,两侧甚至还有六道铁链充当护栏。 崇祯当即穿过过道桥进入到车厢,与群臣相见。 朱慈烺、四位阁老还有马鸣騄也相继跟了过来。 这时候,火车头已经再次动起来,而且这次是往前行驶。 “圣上,首揆,孟阁老……”车厢内的群臣忙不迭的向崇祯等见礼。 明明只是分开不到片刻,却搞得好像久别重逢,四位阁老也很兴奋。 尽管他们不懂工业革命,却也能朦朦胧胧的意识到火车的重大意义。 大明有了火车,两京之间的联系就会更加紧密,江南的财赋就能更快的转运京师,而且损耗也会大大降低,这无疑会大大的降低治理成本。 作为内阁辅弼,这点起码的政治素养还是有的。 随着时间推移,火车的行驶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崇祯终于又听到了熟悉的喀嗒声,这是钢轮碾过钢轨的连接处时发出的声响。 崇祯估计了下,行驶的速度大概30公里每小时。 按照这个速度,大概需要两个昼夜才能到达南京。 对于崇祯来说,这个速度简直慢到发指,但是对于群臣来说却已经快到让人害怕,有个年迈的侍郎甚至吓得脸色发白,险些昏过去。 但是更多的官员兴奋异常,脸上也尽是期待之色。 没一会,火车就驶出火车厂的内部轨道,上了两京铁路。 顺便再说一句,道岔机构也是崇祯提供的构想以及草图,然后再经由翁之礼带着火车厂的工匠把它造出来。 当然,现在的道岔机构完全是人工操作。 两京铁路为节省运输成本,基本都是沿着运河而修建的,所以驶出火车厂区之后,映入崇祯和群臣眼帘的,便是运河沿岸的风景线。 然而运河沿岸的风景却谈不上美丽,土地也是大量荒芜。 马鸣騄唯恐崇祯心下不喜,解释道:“圣上,从北京直到通州段运河两岸的土地,大多都是皇庄,本来是可以佃给无地百姓耕种的,只不过经过多年的战乱,北直人口锐减,流民又大多跑去了江南,所以很招募到流民耕种。” “此事朕知道。”崇祯点点头表示他知道。 “不光是皇庄,整个北直乃至整个北方的土地都没人种。” 经过多年战乱,北直人口原本就所剩无几,剩下的青壮又大多被建奴强征为练勇、绿营炮兵以及八旗汉军,八里桥战败之后又被明军抓去修筑铁路,所以荒废的不只是皇庄,整个北直几乎都没人种。 这也是崇祯为什么重视江南及湖广的农业。 因为三年之内,北方数省的农业生产绝不可能恢复如初,那么这三年内京师及北方数省的粮食就要靠江南及湖广供给。 所以江南及湖广的粮食生产绝不能出问题。 要不然大明治下就又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 既然话说到这,崇祯就决定择日不如撞日,趁着这个机会在火车上开个办公会议,跟内阁把能决定大明百年国运的土地大计给定下来。 “诸位卿家,京师以及北方数省的光复也已经有段时间。” 崇祯的目光从张慎行等阁部大员脸上扫过,又接着说道:“关于北直各府州及北方数省的土地如何处置,似乎也该有个明确的说法了。” 听到这,众大臣便纷纷从车窗外收回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