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书迷正在阅读:[综漫] 讨人喜欢的绘梨同学、[综漫] 月黑风高婶出没、[综漫] 咒术养崽app、[神话同人] 道祖的咸鱼情缘、[名柯同人] 攻略那个竹马、我祖父是朱元璋张浩朱允熥、不灭金身诀、繁星之下(现言骨科,1v1,哥哥诱入)、绿春波(高干 替身情人 H)、竹马好像我老婆[娱乐圈]
诸昭喃喃念叨着,“不,老夫从未见过龙阳君,更不会与他有甚书信往来...” 郑国等人忙又轻言细语劝着他,这时,光幕忽然一转,出现一个孩童在花园中快乐地奔跑,诸昭骤然睁大了眼,高兴惊呼道,“小九!” 班泽数人忙抬眼看去,眼中亦露出惊喜,这孩子的长相、发型、穿着,确确实实是师父家的小九! 那孩童蹦蹦跳跳摘了一朵鲜艳的玫瑰花,来到光幕前站定,歪着脑袋疑惑道,“外翁,师叔他们真能看到我们吗?” 霎时间,孩子身旁又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衫慈祥老者,他抚须笑道, “一晃就三十三年了,老夫虽想念他们,却又盼着他们能活至百岁,将我水家之道授予一代代门人,助千千万万之世人摆脱水患、泥患、石患之灾...水家之道,不可断绝啊..诸昭啊,你可有记下为师当年之言?来日你我师徒相见,切莫令为师失望啊...老夫观玄武气势愈盛,乃是秦王仁德泽被半个中原天下之故,不知诸昭等人可有前去秦国效力...” 诸昭猝然见到阔别多年的师父,哪还顾得上这是秦宫之中,哪还顾得上繁文缛节的规矩,众人早已扑到光幕下惊喜交加喊着“师父”跪拜起来。 嬴政一时也分不清,究竟是小崽使出的“视频通话”之法,还是真将去世的齐春子等人请来了,他静静立于一旁,并未出言打扰这群老人。 他有一种预感,今日有小崽助力,秦国必能成功收服水家之心。 诸昭涕泪横流地望着光幕,哽咽着喊道,“师父,小九,真的是你们吗?你们...如今还好吗?师父,诸昭对不起小九,对不起师门啊,我方才知晓,当日魏王下令杀水家,竟是因为...” 这时,光幕中那孩子欣喜地弯下腰来,望着屏幕大喊道,“诸师叔,我听到你的声音啦,你在吗?我和外翁还有师叔们、还有苗氏众人,如今都过得很好哦,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它叫...” 画面中的齐春子忙抱起孩子,嗔笑道,“小九,天机不可泄露!你诸师叔班师父众人,还要留在人世整修四海河渠道路,匡扶苦难庶民,岂可将他们早早召来?走罢,走罢...” 随着他抱着孩子的背影愈行愈远,光幕很快便消失不见,仿佛一切并未发生过。 但诸昭等人眼中,却亮起了三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滚烫目光,因为这突然而来、又突然而去的仙人神迹,让他们翻来覆去愧疚自责遗憾的内心,重新恢复了满怀希望的平静——逝去之人,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很好,而他们只要按照师父的心愿为秦国效力,往后也能前去与师父他们团聚! 在一个美好的世界与他们念念不忘的故人相聚,这巨大的诱惑,足以让他们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将掩藏了三十多年的壮志重新翻出——老骥虽非少年时,但他们愿用毕生所学,为秦国开桥搭路,治水凿河,让天下不再受水患泥患而粮食满仓。 说干就干,这般最年轻也有五十来岁的老者们,当场便跪请秦王收留他们,纵便仙人无法为他们查出幕后黑手,水家亦愿遵循师父之令永世留在秦国。 而苗不嚭在骤然获悉,苗氏全族亦生活在那美好的世界后,也主动坦白身份,直言苗氏有一本制作三弓巨弩秘法,乃是先祖苗贲皇亲手所书,当年,他便是靠着亲自监督制造这可连射三箭、射程可达一百步之远的巨弩,屡屡为晋国击败楚国及周边诸国,以楚国叛臣之身,一跃而在晋国站稳了脚跟。 随着苗氏后裔的日渐平庸,他们便以失传之名,再不肯将此法示人,但在舍命护水家那日,族长将秘法塞给了领路人苗不嚭。 嬴政大喜不已,当即下令为他们在咸阳傅籍,并赐下府邸田地,但爵位与奴仆,皆被众人极力推拒了。 一番商议后,水家诸人皆同意入职前些时日新设的工部,而在郑国“不敢僭越”的执意恳求下,嬴政同意改命水家掌门诸昭为工部令。 在殿中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耗巨资为那些可怜的老人买来道具解开心结的明赫,却睁开眼趴在蒙毅肩头,苦恼地猜测着:那诬告之人,究竟是谁呢? ... 一晃来到十一月,当集齐七国详细山川勘绘舆图的秦国,开始紧锣密鼓筹划修出旷古未有之四通八达大道时,上回因以方士谋杀秦王未遂、而被鞠武连连修书嘲讽的后胜,终于在收到探子的消息后,等到了一个扬眉吐气的时机。 他劝齐王派人送了一封密信给燕王,上面只有寥寥几字:秦人修路自顾不暇,燕王欲与寡人携手成就大业乎? 第112章 燕王姬喜历来是多疑之人, 他连亲生儿子尚且不肯信任,更何况是朝臣。 实则他早就通过暗卫知晓,鞠武前些日子暗中打着他的名义、贿赂后胜以齐国方士刺秦一事, 但他并未就此事惩戒鞠武,反是叮嘱暗卫假做不知,大有隔岸观火之意。 燕王如此做派, 自是有一番盘算的。 他前些时日虽因连失两城而心灰意冷, 认为秦国乃是有天道守护之国,燕国往后当安生偏居北方,绝不可再生事端以免再次惹怒秦国, 这心意固然是真的,但对他姬喜而言, 反复无常更是常有之事。 不然,当年他岂会前脚派相国栗腹与赵王结盟攻秦, 后脚听归国的栗腹宣扬“赵国青壮皆死于长平”后, 便认为伐赵比攻秦更容易, 立刻反悔撕毁盟约派三十万大军伐赵?利益, 才是他唯一的关注点。(1)